與此同時沛縣縣令何桓同會稽郡守也有著一樣的想法。
而且何桓所面臨的情況比之殷通更加嚴峻,會稽郡至少表面上還保持著平靜,但是沛縣此刻已經可以說危若累卵。
北面齊國趙國復國了,西面魏國也反了,南面便是陳勝的張楚,東面的幾個縣城也已經紛紛相應陳涉把縣令宰了。
可以說是四面八方都是反賊,已經掉進賊窩里了。而且張楚派出的將軍召平正在沖著沛縣的方向進發。
所以說何桓棄暗投明的急切更甚于殷通,晚了就真會沒命啊。
“吾欲應陳王之敕令,起兵反秦,諸君以為何如?”這一日,何桓將沛縣的縣城、縣尉、內史等官員召集起來,向他們表達了自己想要反秦的意思。
何桓要起兵反秦,這些沛縣的官吏倒是沒什么意見,舉雙手贊同,要是等那些反賊攻進沛縣城中,何桓的腦袋挑在第一根竹竿上,后面幾根上挑的估計就是他們的腦袋了。
然而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同殷通一樣,他們來反秦的話沒有百姓跟隨啊。
“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縣尉周勃一針見血的說出了何桓起兵的不足之處。
“如此,吾應何處之?”何桓也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一塊,向著周勃求教到。
“吾有上中下三策請君納之。”
“愿聞之。”
“其上,君可求索故楚遺族,尊其名起兵反秦,如此進可尊王退可封疆。”周勃給出的上策便是尋找一名楚國王族的遺族用他的名號來反抗秦國。
“如此雖得人心,然而易為眾矢之地耳,不足為取。”何桓回道。
周勃的這一建議和不久后范增給項梁的提議相差不多,這一建議好處是擁戴楚國王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凝聚楚地民心,為自己積累一股力量。
然而壞處也是顯而易見,如此一來恐怕立即會成為眾矢之的,不但秦軍會盯著你,恐怕陳涉那個張楚政權也會緊盯不放。
看何桓否決了自己的意見,周勃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其中,君可擇一明主而投之,可保平安。”
周勃個何桓的中策則是在對方攻來之前,直接尋一個反秦勢力投降,主動歸降想必也可以保一條性命。
“不可,如此雖可保命,然而命交于他手,為魚肉耳萬萬不可。”對于周勃的第二條意見,何桓同樣予以了否決。
“如實,愿君召在外亡命之徒,百姓愈是懼者愈佳,借其惡名以脅眾,如此眾不敢不從。”周勃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此為下下之策”。
聽完周勃的下下之策,何桓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對啊這些百姓不聽我的,找些他們懼怕的惡人來脅迫他們不就是了,惡人自有惡人磨,這些黔首百姓就是欠恁。
“沛縣周亡命徒屬,諸君有何人選?”何桓沖著縣內的各個屬官詢問道。
“縣內亡命之徒,莫過于劉季也,其名百姓懼之,若得其相助,明君起事何人敢于不從之。”縣內的內史緩緩說道。
內史所說的劉季便是劉邦,自從子嬰幫助劉邦傳頌了那些謠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