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之后,子嬰對于李斯不過是罰奉一年并沒有將其治罪。
一方面是出于穩定人心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如今能夠撐起大秦政壇的也就只有李斯了。
馮去疾之流雖然身份尊崇而且對大秦忠心耿耿,然而之所以能夠做到右丞相的位置并不是因為能力出眾,更多是作為安定始皇老臣的吉祥物存在。
擔任丞相的這些年里,也是基本上什么事都沒干。
子嬰登基之后立即下詔封遠在南越的蕭何為內史,并令其火速入關就任。
內史雖然和九卿一樣是兩千石的官員,然而內史的治地確實包括咸陽城及咸陽周邊的四十余縣,基本上囊括了整個關中平原和商洛地區。
而如今大秦的主要統治區域便是這一帶,等蕭何上任李斯這個左丞相恐怕就只能在一些“大事”上拿拿主意了,至于有沒有大事需要稟報丞相定奪,那就看內史蕭何的決斷了。
至于曹參,則被子嬰任命為御史中丞兼掌南越政事,南越一地以曹參的能力絕對是游刃有余。
安排好了后方政事,子嬰關注的重點則放到了劉邦和項羽這兩個冤家的身上。
在歷史上,劉邦勸降宛城后,偷襲武關,先于項羽進入了關中,秦王子嬰被迫向劉邦投降。
而章邯在巨鹿一戰后,派遣司馬欣向咸陽求救,正如當年行明拜見趙高時一樣,司馬欣在咸陽宮外等了三日未得召見,而且趙高還打算誅殺司馬欣,讓章邯做關東戰敗的替罪羊,直接導致章邯率領剩余的二十萬秦軍直接投降了項羽。
而緊接著,項羽攻破函谷關在劉邦之后進入了關中,殺子嬰焚阿房宮,二十萬投降的秦軍也被項羽全部坑殺。
這一世子嬰自然不會讓歷史重演,司馬欣來到咸陽之后,子嬰便第一時間接見了司馬欣。
“罪臣司馬欣叩見皇帝,巨鹿一戰臣等辱沒秦軍,還請皇帝責罰,然而前線尚有軍卒二十萬余,為楚賊所所困還請皇帝憫之。”回到咸陽,在得知如今子嬰已經登基為帝之后,司馬欣便已經安了三分心。
有子嬰在,大秦就不會敗,這也是所有舊秦軍的信仰所在。然而司馬欣也擔心子嬰會降罪于自己和章邯。
畢竟巨鹿一戰,秦軍折損將近二十萬,傷亡近半不能不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
“三位將軍平周文、滅陳勝、定魏地、誅齊王、破項梁,可謂國之砥柱,功莫大焉何罪之有。”子嬰淡淡的說道。
子嬰如此說并不僅僅是為了寬慰司馬欣,事實上確實如此,章邯當年率領的這一支軍隊不過是一些囚徒,然而章邯等人卻是率領著這支雜牌軍,在這兩年里猶如救火隊長一般在烽煙四起的關東南征北戰。
可以說沒有一時一刻不是處在戰火之中,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已經用自己的戰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至于巨鹿一戰敗給項羽,那也是沒有辦法,一是這只軍隊已經太累了,這兩年來根本沒有好好休整過一次,只有不停地征戰四方。
二是項羽的能力實在不能以常人度之,就是子嬰自己也不敢說可以輕易擊敗項羽。
子嬰這一句話,可以說是直接刺中了司馬欣的軟肋,自己和董翳在章邯的帶領下征戰四方,第一次獲得了一句公正的評價。
在先前自己三人一直都是“勝無功,敗有過”的狀態,一旦戰事不利,二世皇帝的譴責詔書那是雪片一般飛來,那些高坐朝堂未曾經歷軍旅的掌權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等人所受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