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日本來使在在漢代時便時有記載,《漢書·地志》有載“樂浪海中有倭人……以歲時來獻”。可以見得當日本已經與漢代有了較為緊密的交流。
在這個時候雖然史書上沒有兩地交流的記載,然而卻也不能否認中土和扶桑就沒有聯系,說不定來了就被剁了也不一定。
這幫人不就是秦軍從楚國的大牢里救出來的,若是再晚一陣子說不定這些人也就去見他們大神去了。
子嬰當即命令將這一支隊伍送來垓下。
垓下距離會稽并不遠,五日后這一隊的“外國使節”便被帶到了子嬰的面前。
誠言,這幫人的形象也是讓子嬰大吃一驚,作為代表國家形象派出來的使節,長得倒是還可以,不過子嬰看到這些人第一反應便是這難道不是扶桑那邊來的,而是小人國來的。
這些使節的平均身高恐怕最多只有一米五左右,立在最前面的正使憑借著將近一米六的身高已經是這一隊人里當之無愧的“巨人”了。
“出云國使臣叩見大秦皇帝陛下!”一見子嬰這一隊的使臣便直直的沖著子嬰行禮道。
讓子嬰驚訝的是這正使竟然說的是中土之語,雖然語調有些奇怪罷,不過仔細聽的話倒是可以聽得清楚。
而且顯然來的路上,一些禮儀包括對子嬰的稱呼秦軍將士應該是都跟這些人介紹了。
出云國子嬰的記憶里倒是有一丁點的印象,貌似這個國家是日本傳說中的一個古國。
如此到可以確認這些使臣是真的來自于日本。
“貴國遠居海外,貴使竟然能習得秦音,可否為朕解惑?”子嬰直接問道。
“回稟陛下,下臣之語乃是習自吾祖。”那使臣規規矩矩的解釋道:“周紀崩壞,諸侯混戰數百載,上國之民多有避禍海外者,其人自稱‘高民’,吾之先祖亦是于百余年前渡海漂泊至出云。
今扶桑百國,為王者亦多為高民后裔,且以習秦語為貴。”
聽完這使節的敘述,子嬰總算明白了過來,之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國混戰一些過不下去的老百姓甚至卿大夫便渡海去海外逃難討生活,其中一部分便逃到了如今的日本。
和當地甚至沒有開化的土著相比,這些人自然掌握著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幾百年的發展中便慢慢的通過收攏土著形成了百余個微型國家。
其中占據統治地位的便是當年那些渡海的中原民眾,這個正使能夠長到接近一米六的身高,恐怕也是因為是那些最初的“高民”的后裔。
不過那些人和基數巨大的土著相比,畢竟是少數群體,估計再通婚上幾代人恐怕就都一樣高了。
“爾等來我大秦有何事?”子嬰繼續問道。
子嬰一說到這,這使節突然間神情激動了起來。
撲通一聲跪倒了地上,沖著子嬰說道:“下臣叩請上國皇帝救我出云國,我出云國愿世世代代為大秦附庸!”
說著話便從懷中掏出了一卷竹簡來,便要起身呈送給子嬰。
“止步!”守衛在一旁的侍衛持劍立時上前擋住了使節的前路。
劍已出鞘。
自從荊軻刺秦的事情發生之后,大秦侍衛對這些試圖接近皇帝的使節就有些敏感。
見到兇神惡煞般的秦軍侍衛持劍擋在自己的面前,這個使節頓時有些驚恐,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子嬰見狀知道侍衛們也是忠于職守只得略一示意,一旁的宦官過去將使節手中的國書取來,遞給了子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