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貨郎多靈透的人,根本不多問,說著“好、好”,定睛在食盒上,暗暗稱奇現在匠童的手藝都這么厲害怎么感覺比鄉里匠工的手藝都強不少呢
他打開蓋子,驚喜,原來蓋子的內頂牢牢嵌固一個細篾制成的小南瓜關鍵是,從小南瓜的鏤空縫隙里,可見里頭還有個更小的小南瓜
“王匠童,這食盒我收了。你開價”
王翁父子在旁納悶,不都是貨郎開價么
此時王三郎還完牛車回來了,見侄兒王荇站在院門旁,眼眶發紅、下巴發抖,就問“虎頭,咋了誰欺負你了,跟三叔說。”
王荇抽噎一下,不看三叔,搖搖頭,不等眼淚掉就抹干凈。
院內突然響起幾聲笑。王三郎抱起王荇,進院,納悶怎么掛了這么多竹圈籠,想逗侄兒笑,就故意問“咋這么多圓籠子跟三叔說說,是上山套兔子的么”
王荇不回他,擰著身板下來,委屈的把臉埋進大父懷里,趁此盡情灑幾滴淚豆子。
南瓜食盒最終還是馮貨郎說了個價,七十個錢比一斗米還貴,超過王葛預料。
他告訴王葛,若沒有蓋子里面那兩個篾絲小南瓜,他只會出五十個錢。他還說“現在誰家缺食盒買這種物件的人家,真拿它盛飯食么呵呵,一般都是郊游、會友時盛點果脯,或是筆墨,一打開此盒,把蓋頂這么一反放,嘖嘖嘖”
貨郎猶豫又止的,最終沒買竹滾燈。
一家人目送貨郎遠走后,王翁臉上可見的由喜轉怒。看著墻根下卷成一團的窗席,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難怪虎頭剛才委屈成那樣。阿葛編的明明是青篾、黃篾交織的上好竹簾,但是三郎從沙屯拿回來的,是麥秸、麻繩所編的粗礪草簾
“混賬不成器的混賬自己窮的打補丁就算了,還拿侄女辛辛苦苦編的簾子送人情我讓你送人情、我讓你自作主張”王翁搬起草簾子不停的砸三郎。
王荇嚇哭“別打了,大父別氣了別打三叔”
王葛見阿父急的也要拄拐過來,被滾燈掛住了頭發,她干脆抱著虎頭躲過來。
身后,王三郎只敢擋臉,一邊解釋“阿父,你聽我說啊我去晚了,外姑已經把阿葛編的簾子掛起來了,再解下來、扯壞了,肯定賣不出去。這草簾是外姑編的,也是新的,就抵了。”
“抵這能咳咳能抵”草席都打掉地上了,王翁氣的直咳嗽,臉通紅。
王葛聽到大父咳嗽,慌忙折回來,先把草席子踢開,一回頭,見大父揚起巴掌,嚇她一跳,立即抱住大父胳膊“大父這事要是全怪三叔身上,三叔也冤啊再說,別叫外人聽見了笑話咱。”她是惱三叔,可是當著小輩的面打三叔耳光,跟剛才用草席子撒氣是兩碼事。
王翁最怕家丑外揚,氣咻咻朝回走,結果忘了躲閃,也被晾衣繩上的竹圈掛住頭發。
王三郎剛伸手就被吼開。
“起一邊去”
王葛還真夠不著那綹頭發,阿父眼睛又不行,只能又由三叔解開。
一張竹簾子,值錢不值錢在其次,重要的是三房不能妄動別房的器物,私自換成不好的草簾子更可惡此事必須還長房公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