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翁又不懂篾活,能看出啥他端動盒子擱到王葛跟前。
王葛先望三根竹條一模一樣,薄如刃鋒,應當正好兩分寬,不必觸就知柔軟。用木盒保存,墊足了軟布,并非竹料珍貴,而是為確保竹樣不受損毀,以后仿著竹樣篾竹才能精準。
望完后,是細觀。她先挑起一根,呈挑的手勢對照光亮順看、逆看,竹條均光澤水滑,黃中泛著青光,天然紋理具備,呼吸間它微微顫動,可見其輕。小心放回,再依次挑起其余兩根。
賈風待她看完,問道“王匠童應當知道清河莊”
“知。木匠類的匠童考場就在清河莊外。”
“清河莊自本月上旬,開始長期收購此竹條,要求寬窄、長短、厚薄必等。不瞞王翁、王匠童,我家中也有篾匠,但是要將竹條全部篾到竹樣這種程度,一人一天下來篾不了多少。王匠童如果能制,我愿以每根竹條兩個錢收,如何”
兩個錢趕上一個滾燈的價了王翁上身可見的一起,差點就直接應下來。“阿葛啊,怎樣,是否能制”
王葛點頭“能。”
這么快就敢應下賈風微皺眉頭。
王葛先閡上木盒,再詳說道“三根竹樣所用的竹料均為慈竹,超過一年生,不足兩年生。長度比我叔父從野山伐來的竹節都要長,應是生長在背陰處的。細觀紋理、顏色,能分辨三根竹絲被啟篾前,位置不相同,但都是緊挨竹皮的頭層青篾。所以清河莊收篾條的要求,是頭三層青篾均可”
“不愧是頭等匠童”賈風由衷而贊。一般來說,慈竹最長的竹節兩尺稍余,很難達到兩尺半。因竹子本身喜愛驕陽,只有背陰生長的,才會競相拔節。
不過有一點賈風沒說,清河莊收購青篾是分等級的,木盒里這三根,屬第三等。第一等、第二等,自家的篾匠制不出來;第四等的好制,但制兩根,他才會付一個錢。既然王匠童攬下了第三等,就沒必要拿出另一個木盒了。
王葛被夸,先露出靦腆笑容,再懇求“賈阿伯也知道,竹群大多向陽而生,如果進野山的背陰地尋找慈竹,我叔父就要落單而行,太危險了。賈阿伯家肯定是不缺竹料的,不如勻我一些,每根竹條的收價降為一個錢,如何”
賈風看向王翁“我是沒問題的。”只是一個小女娘,能否做主
王翁點頭“那便如此。”
接下來,定下明早由賈家派佃戶來送竹料,每五日仍由同一個佃戶來收貨。賈風走時又再叮囑“此為長期買賣,切不可為了趕活計而粗制。”
整個木盒都留下了,王翁見賈地主走遠,才回來重新打開盒子,學著孫女剛才的樣子,挑起一根竹絲對著光亮瞧。
“嘖嘖。”老人家啥也沒瞧出來,只覺得有啥好寶貝的,還不如阿葛這兩天篾的竹絲細哩。
賈嫗帶著她兩個爭氣的兒郎從東廂房出來了,得知買賣憑空送上門,高興的見牙不見眼,立即詢問王葛油渣的烹法,她親自下廚獎賞孫女的饞病。
灶間外頭,王翁也歡喜,就不數落兒郎了,還給他們、連帶二郎新婦、一眾小輩說了賈風的身份,免得以后再見時失了禮。
別看村里人人都知賈地主,但真沒幾個村民有機會見到他們,只知道村東全是良田,全是賈地主家的。賈太公也是前朝戰亂時逃來此處,比王翁早多了。
賈太公膝下七子二女,三代子孫如茂樹繁枝,外人根本理不清。他的長子已去世多年,現在挑起長房一脈的,就是長孫賈風。因賈風也有子女了,按照分戶令,他已自立門戶。所以村里人偶爾閑話的賈大郎,實則是賈太公的長孫。
王翁說到此,灶間糊味又傳出來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