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荇嘴巴一喔有趣、簡單、素日不常見、粗糙,不都是在說“不怕漏”竹船嗎阿姐真聰明,早就想到縣令大人和桓阿兄前頭了。
小家伙立刻起身“此物已制好了,桓阿兄不用等,我這就去拿。”他習慣的跑兩步后,想起對方教的“規行矩步、鏘鏘翼翼”,頓時一腳前、一腳后立定,順拐兩下,調整為規矩步伐。
后方幾人忍俊不禁。桓真回憶自己幼年學禮儀時,其實也經常犯錯。
王荇費力端著木盆出來時,失禮的羞澀還在。盆內一半水,浮著阿姐和他一起制的竹船。
這也太粗糙了。王翁不知道制船之事,蹙著眉看向王葛,見孫女神情從容,老人家便不擔心了。
桓真戳動竹船,問王荇“此物不似頭等匠工所制,是你制的”
“回桓阿兄,是阿姐和我一起制的。桓阿兄見過大船嗎比庭院還闊大的船”
“見過。”
“我阿姐也見過,可惜只見識過一次,在她考匠工的南山之江。她和我講了那船有多闊后,我就問阿姐,如此大的船,萬一”他靠近桓真,小聲將“磕破個洞”帶過,“咋整那樣大的船,萬一”他再將“漏了水”三字小聲帶過,“得多沉再萬一離岸邊遠,咋來得及修補”
“所以”
“所以我們就制了這個竹船,它不怕漏。”王荇先看向王葛,王葛沖他點頭后,他才小心摳開甲板。
桓真驚訝,端起竹船
原來甲板之下,被八片竹板相隔,隔成了九個小艙,其中兩個艙內注有水,互不流淌。
此船外觀的確粗糙,內部應是彷的竹節結構。道理簡單,難的是先想通道理
能將竹節結構跟船結構融合,可不僅僅是匠人天賦了,還得有悟通道理的機緣
這機緣,竟只是王小娘子看過一次大船
天助大晉
桓真將竹船內的水倒空,交給鐵雷,起身,朝王葛揖禮,嚇得王葛趕緊站起、退后,回禮。
“告辭。”他急于離去,出來庭院,回身請王翁止步時,突然視線越過老人家,看向正屋門口處。
王蓬在和王禾斗竹節小人,倆“竹小人”兵刃相接,打的酣暢激烈。
桓真厚顏一笑,直接問“阿翁,那是什么”
王翁立即斥開那倆沒眼色的孩子,將帶著長麻繩的竹節小人遞給桓真“拿去玩吧。”
“謝阿翁。”
“桓阿兄,布囊忘拿了。”王荇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