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匠師考二考區,淘汰二十五名考生,現有二百余五名考生。所有考生原地不動,等待更換巨型矩尺木料。”
只淘汰掉二十五個人王葛這前三排就淘汰十一人了,后面那么多排,竟只淘汰掉十四人可見實力強者盡在后方隊伍。
其實好理解。進場排隊時,越是著急排在前頭的,越是像她一樣,沒有出身、心里沒底,下意識就想先排隊進場。
巡吏先對照王葛的行囊木牌,在直木板上刻下“瓿、二十五、二”,才將其搬走。考試結束后的三天內,有不服成績者,均可申訴,這些標號的材料就是核查時的憑證。
開始換矩尺木料了。
大晉朝的矩尺,一般都是由整塊木板凋成,橫向、豎向的刻度尺是固定的,不可活動。
它外形相當于將兩個直尺的首端,橫、豎相接,相接處的夾角呈直角。橫向與豎向,都有“分、寸、尺”刻線。且起始刻度線,都在夾角處,分別向上、向水平延伸。
但是,巡吏現在更換的考試木料,是兩段不相連的直木板。
一段丈余長。
另一段半丈左右五尺。
擺放的方式丈余長的直木板,還跟剛才的第一項考試相同,豎著、筆直置于考生們腳前方。短的直木板,則遠離考生,呈直角、豎放,置于長直木板盡頭的上方。
兩個木板材料,相隔兩尺有余
將考生的木板材料全部更換完畢,巡吏來到各排前方。仍是各喊各的,公布此項考試的規則。
太吵雜了,王葛仔細聆聽。
“大淘汰比試第二項巨型矩尺劃線。此項考核分上、下兩場試。先進行上半場考核。考你們對寸距的掌握,只在長木板上刻寸距,不能刻尺距,不能刻分距。你等可明白”
“明白”
“刻線的起始位置,必須是你們腳下這端。且要空出短木板的夾角拼接之距你等可明白”
“明白”
就是在長木板上劃“寸距”線段時,不能從邊沿開始算,得空出短木板的寬度。比如短木板寬五寸,從長木板上刻線時,第一個寸線段,在五寸位置開始,往后順延二寸、三寸、四寸直至刻到長木板另一端不足一寸為止。
“上半場比試計時為兩刻。短木板的寬度,僅能目測諸考生不得用手、用刻刀接觸短木板,不得在地面劃線標記,不得借助外物長度,比如發絲、手指、頭繩等重復一遍,僅能目測違反者按作弊處置。你等可明白”
“明白”
諸考生心中狂罵,這跟預想的不一樣啊,僅能目測倘若測錯了,那接下來標記的所有刻線不都白費工夫
“記住長木板邊沿留出的短木板寬度,跟實物短木板的寬度誤差,只允許差一個分距,否則淘汰。一丈為十尺,一尺為十寸。寸距線段標錯達到十個,也淘汰。諸考生莫要亂了分寸。”
凡說完這句的巡吏,全部走回隊伍兩側。
最前方的考官“計時鼓三聲后,開始”
冬
王葛隨此鼓聲深呼吸冷靜冷靜一定要冷靜
冬
絕大部分考生無法冷靜這項考試的難度,不全是要刻至少一百個“寸距”線段,其實最難的,是目測短木板的寬度。因此考試時間才延長至兩刻。
冬
來不及思考了
王葛和所有考生一樣,沖到短木板跟前,一個個無論是世家培養的匠工考生,還是普通出身的,全撅著腚趴在短木板前,憑平時積累的經驗,目測其寬度。
考生甲,心內默念一寸、二寸咝由于離木板太近,僅一寸過渡到兩寸,他的眼珠就必須晃一下。這一晃,兩寸這個位置立即飄移。
此方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