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后報數者,重疊達十一人。倒數第十二、十三、十四也為重疊報數。這處情況或許每年如此,各排巡吏只記錄各排之考生,不見慌亂。
開始察驗了。
先測量起始線段、結束線段,測其所刻豎長是否為“一分距”。達到此條件的,直接上準繩測量平直。準繩不知何物所制,極細,柔韌有彈性,兩個匠吏各執一端,拉長。凡刻線達不到準繩位置、或超出準繩的,都判為不合格線段。不合格線段只要夠十條,就不必繼續察了,淘汰。
如果起始線段、或結束線段都刻的有誤差,就依次往中間挪,至合格線段,上準繩測量。
唳
唳
鶴群自考場上空飛過,考生們誰顧得上欣賞它們啊。察驗結果出來了,二十一人沒通過。成績合格但報數晚的人,各個懊惱、失聲痛哭。
一聲聲不如鼓、一聲聲“技不如人”,無論怎么不甘心、自省、后悔,被淘汰就是被淘汰。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再考的資格了,這跟考匠工可不一樣,準匠師的備考名額是有數的,第二考項就被淘汰,顯然不成器,往后誰還深信他們、再被他們浪費機會
剩下的一百二十考生由巡吏引導,重新列隊,十五人一排,八列。允許他們原地休息兩刻。
推薦下,野果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休息過程中,巡吏不停來往,搬運正方形制的木板。木板的邊沿長度,目測為二尺。王葛站的位置已經變更,現在第二排、從西數第五個。奇怪的是,第一排考生的木板,放在了每人身后。
由于是休息時間,考生們都疑惑的打量前后左右,第三排、第五排、第七排的木板,擺放方式也跟第一排一樣。
這是咋回事
考官區。
準匠師考的考官等級,同匠工考時一樣,副考官皆為中匠師。一個縣十幾年下來,也就那么幾個中匠師,像顧考官、賀考官、劉考官,均在去年九月的匠工考場也擔任副考官,但他們并非本縣戶籍,是桓縣令從外郡、外縣請來的。
劉考官“山陰縣在考核此項時,各分區的考生最多五人屬成績不合格。兩縣差距如此之大啊”
“畢竟是郡治所嘛。”顧考官岔開話題“不知諸位年幼時,練習所用的量器來自哪里,我所用的,是我大父自制的。他從不同糧肆中各買二升黍粒,揀出所有中等大小的,再將縱黍一致的再次排除。如此剩余后,在木牘上刻出它們的分距,取重復線段最多的,制成了我顧氏至今仍在使用的木尺。”
“哈哈,不瞞顧考官,我祖輩傳下來的尺器,也是如此制成的。”
劉考官“聽說將作監核定分距時,更繁瑣,選五千顆中等大小的黍粒,也是一粒粒排除、再取均值,定義為最標準分距。”
冬冬冬冬冬
五聲計時鼓,宣布休息結束。
“二考區,第三項考核開始。同樣分上、下場比試,上半場為制圓之規。”
考官話音一落,包括王葛在內的不少考生都暗暗疑惑這跟自己聽說的考項不一樣,第三項不是制“書觚”嗎
換巡吏上場了,他們腰后都別著撥浪鼓,走在兩排的中間,還是各說各的,一個個嗓門都很高“第一三、五、七排后轉仔細聽規則。上半場為兩兩對決制和你們面對面的,就是你們的對手。三聲計時鼓后,用刻刀另一端的尖針,在木板上劃圓。一刻鐘為限,誰劃的正規之圓數多,誰贏。贏者不必進行下半場考試。你等可明白”
“明白”
歘歘歘無數眼神交鋒,避著巡吏的身板碰撞在一起。王葛也如此,和對面的考生都齜起牙,好像比試誰能咬死誰一樣。
“注意,不符合標準規器測量的圓數,超過三個,淘汰,即刻離場。線段有重疊,亦淘汰。你等可明白”
“明白”就是寧可輸給對手,也不能亂畫圈。想在有限的木板上盡量多畫、不產生重疊,只能畫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