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訛傳,現在覺得可笑,當時他卻和其他佃農一樣相信了。最初是誰先亂傳的
王二郎眉毛擰的快左右互換了,也沒想起來。算了,風更大,他也膽小,趕緊背著侄兒跑回家,倆人一路傻樂,吃了滿嘴的塵土。
山陰縣同樣驟起大風。
彭氏匠肆的九處制作棚,雖都是用氈墻圍建的,但內、外都用木架抵起,非常牢固。大風天更要小心火燭,每個制作棚四角各加兩輛噴水柜車,都注滿了水。
諸匠吏對彭賈人大加贊賞。
酉初時刻。
競逐賽結束。
看出此次比試沒上次在福履匠肆時受重視了,每個制作棚的察驗匠吏只有一人,外加一彭氏族人。
但驗器時間不慢,反而很迅速。
每個制作棚一百準匠師,十排制作區、每排十人。
每個橫排,匠吏只走一遍,只留取一件器物,其余九人淘汰離場。
唯有主察驗匠吏的名額多十人,正好湊足前百名額。
這過程中,察驗匠吏沉默不言,凡被彭氏族人中意、駐足詢問的器物,基本就是被留取的。
倘若一排里的十個準匠師,所制器物都精巧,仍淘汰九人。
這種評選方法僅對最終的“首名”沒妨礙。
準匠師們辛辛苦苦兩天,因商賈的喜好被淘汰也就罷了,可惡的是,有的器物彭氏族人都沒拿起來細看這也太輕視了,誰無怨言誰不生氣
淘汰的準匠師們離開彭氏匠肆后,憤怒而啐以后再不參加商賈舉辦的競逐賽了,簡直蔑視匠人至極
輪到王葛了,跟在察驗匠吏身邊的,正是男童的阿父彭三郎。此人駐足,見王葛年紀這么小,頓時想起兒郎告狀的話。
王葛臉上臟的都快瞧不清模樣了,衣著也臟舊,一打量就知出身貧苦。
“不錯。”彭三郎拿起“風”意木墜,敷衍夸贊,底下的“次木錢”都沒離開工具凳,就又放下了。
兒郎不懂事,他將小匠娘選入前百名,令她得些賞錢,算作彌補吧。
察驗匠吏對王葛點頭“過。”
這就留取了
王葛滿腹的解說草稿沒用上,頭一次覺得贏也憋屈,因為彭氏郎君根本沒直視她凋刻的木器。
她這一橫排,其余九人更憋屈。排在她左手側的最最憋屈匠吏和彭三郎大步而過,依次撂話“離場、離場、離場。”
然后就去后面一排了。
不到半個時辰,一百件器物擇取完畢。
更無語的來了。除了主察驗匠吏所在的制作棚擇兩件器物,其余八個棚里,只選一件。選出來的,定為前十。
現在每排只站著一個準匠師,王葛在倒數第三排。彭三郎跟察驗匠吏走到王葛前頭那人跟前,一停。
完了
王葛知道自己沒機會了。
果然,彭三郎拿起那人制的木器,含笑點頭“不錯。”
察驗匠吏都懶得往后走了,直接喊“其余人離場”
王葛經過彭三郎時,不知為何,總覺得對方早候著她的目光。彭三郎自覺他的眼神擺的很到位,白擺了,王葛沒深看。
彭家人、包括彭三郎的阿父彭賈人,都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察驗規則突然更改改的更草率原本前十名額,由察驗匠吏評定,改為只有“首名”由匠吏定。
從第二名至一百名,彭家人說了算。
那彭三郎就不客氣了,這小匠娘嚇唬過他兒郎,他大度不計較,選她入前百足夠補償,就休想再進前十了。
而且,他特意選她前頭的那個準匠師。這種居高臨下、能輕易左右他人命運的感覺,真好啊
入夜,戌初。
天氣不好,將葦亭的黃昏刮成黑夜,黑夜刮成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