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名額,不設前十、也無前三,唯留取首名。首名除了固定獎勵外,另獎稱號“會稽大匠”。
此稱號非指匠師等級里的“大匠師”,而是指竹匠在“篾竹”這項基本功的成績,被官署評定為會稽郡大篾匠。
得此稱號,可抵兩次郡競逐賽首名
什么意思呢就是指這次比賽勝了,郡競逐賽首名的總次數不是加“一”,而是加“二”。
比如王葛,若這次拼到最后,拼贏了,以后只參加九十七場郡競逐賽就行了。
“會稽大匠”稱號可遇不可求。每年、每大類的郡競逐賽,只有一次被官署選中、賦予。“篾竹增節”被選中,那今年木匠大類其余的郡競逐賽都不會有這種特殊獎勵了。
言歸正傳。
考試分三輪。
材料毛竹。
工具篾刀。無工具凳。
先說首輪篾雙節竹稈。
規則為八百人隨計時鼓響,同時按匠吏喊的步驟篾竹,淘汰動作不規范者、速度慢者、篾竹失誤者。
匠吏在此輪的察驗項包含握篾刀手法、打磨竹節手法、把穩竹稈手法、刀鋒楔入竹稈方式、如何維持篾刀沉穩、篾竹剖面的形狀標準、深噼和淺噼的區分、轉動刀柄的力度、竹裂是否直而均勻、寬窄不一時的發現與調整、手與刀鋒距離的把握、青篾和黃篾厚度的首刀和次刀擇取等等。
此輪淘汰人數有規定,八百去三百。準匠師考核場、匠師考核場各淘汰一百五十人。到達人數后,首輪比賽停止。
次輪篾五節竹稈。
規則為匠吏不再喊步驟,但五百考生仍要按照上一輪的步驟篾竹。每聲計時鼓,代表需要完成到的篾竹階段。缺乏步驟者,淘汰;完不成階段要求者,淘汰。
決勝輪篾九節竹稈。
規則為考生根據個人習慣篾竹,最先篾到要求的標準竹條數、符合標準者,為勝。
冬
所有人的心跳都提了起來。
“卯正。”匠吏報時。
還差半個時辰,王葛深呼吸、深呼吸調整心境,逐漸沉穩。
與此同時,清河莊,王荇已經在榭亭誦了半個時辰的論語。書一日不讀,就一日生疏。他不能跟別的正式學童比出身,那就拼刻苦、拼學問。
葦亭。
桓真也早起了,借著灶火看了半個時辰的海島算經,從原題到注解,全是一人所寫。字體為真書,兼存隸筆橫直,有鐘元常之風。寫此算經者,有可能是郡太守。
若真是郡太守,那這本海島算經的意義,可不僅僅是對王葛完成一項什么任務的獎賞那么簡單了。
海島算經彥叔提及過,王長豫出現在南江大量的船肆初建鄉兵大比增加了泅渡考核賈舍村修的路直通野山江,野山江與南江是相通的潯屻鄉年前修建的津渡
條條線索連接,一個呼之欲出的答桉,令桓真再抑制不住沉穩因為早先他就聽阿父提過,成帝在世時有一愿望,重啟因戰亂中斷的海上絲綢之路
莫非,到時候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