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牽引就得有轱轆,還需能收、能放的長繩。
轱轆好制。
關鍵是得自制兩個絞盤(獎勵材料里只有一個絞盤,且不一定適用)。絞盤首先必須能快速放繩,收繩其次。
有主意了。設置“x”形支架,牢牢楔進地里,固定。支架上頭架堅硬的毛竹竹稈,然后把支架上端的“v”口封頂。竹稈兩側楔木材料堵頭,最大的堵頭最好削成齒輪狀,便于徒手旋轉竹稈,如果時間來不及,就削成四方形或三角形也可以。
竹稈的兩端位置,系兩條麻繩(麻繩另端通過兩根固定竿的轱轆,牽制綁有蒺藜網的兩根拍竿),均打死扣,把麻繩收在竹稈上,直至掛著蒺藜網的拍竿接近垂直。
最后的難點,簡易絞盤沒有剎片,一松手,蒺藜網就倒下去了。王葛有辦法,先把麻繩收緊后,在一尺距離處,打環扣,此處位置各插地里木樁(如果沒有粗木棍,就幾個細木棍拼成一個樁,一定要結實),把兩個繩環套進兩個水平線上的木樁,就能代替絞盤剎片。
戰斗過程中,放倒蒺藜網一次后,如果有機會,兩個隊員迅速拽繩,把拍竿重新拽的接近垂直,把繩環往木樁里套。如果再有機會,把麻繩纏回絞盤。因為不纏回絞盤,第二次使用蒺藜網、直接摘繩環,很難確保兩條拍竿同時倒下,如果網側傾,就失去作用了。
當然,一切得等明天實際制作時,看情況再進行改動,甚至淘汰這種器械也不是不可能。
太費勁了!且易做無用功。
這就是兵匠師嗎?這就是天工技能的木匠師所忙碌的嗎?在兵荒馬亂的時代,天工技能遠比巧絕技能利于朝廷啊。
天微亮。
司馬沖蒙著面巾,剛從茅廁出來就看到討厭的人,陶廉。
“你傷好了?”陶廉問。
“嗯。”
“你比我強。”
廢話!司馬沖不想理對方,陶廉伸臂,抓著長木棍攔住他,在他怒目下,陶廉呼口氣,說道:“之前揍你多少下,你還回來吧,我絕不還手。”
司馬沖擋開木棍走。
陶廉在后喊道:“閹匪的同伙,你等聽好了,你等若殺司馬沖,先過我這關!我名陶廉!”
司馬沖步子一停,回首望。
陶廉以一副我敬你做的事、但非敬你人的樣子,“哼”一聲離去:不能莽撞,司馬沖、蔣游徼肯定都要殺,但在這之前,仍要按原來的計策,利用司馬沖接近桓真。待他完成交易,殺死這些人,拿了剩下的雇金后,就去吳郡尋找狒娘子下落,殺她為阿弟報完最后的仇。
遠處的山谷。
一罪徒驚恐叫道:“死人了,又死人了!怎么辦、怎么辦?”
“叫鄉兵,還能怎么辦?”
“兩個人了!每天只食一頓,枷又這么沉,我們早晚都會被折騰死!”
“鄉兵過來時你也這樣說啊。”
帶著沉重大枷,罪徒們再吵也打不起來。
這回是別的鄉兵過來,確定人沒氣息后,把驚恐中的罪徒提過來,跟袁彥叔合并為同枷。
那人在前,袁彥叔在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