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不知不覺進入了臘月,人人都忙,朝中諸公忙清算總結這一年的公務、忙如何在賀表中表功訴苦、忙人情隨往連橫合縱……這還是普通的,那操持朝正大禮的、管著接待各方使節的更是忙得腳后跟打后腦勺。
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1,這過年的事,多數歸他們管。禮部尚書是位六十老叟,名喬仲春,三朝的元老,人最隨和不過,也很懂得放權——放當然就放給了少壯派二把手侍郎陸允明。再加上過完年就要舉行的科舉考試,陸允明每日天不亮出門上朝,暮鼓敲響才從皇城返回。
府里的管事房大祿把收的一堆拜帖名刺給陸允明送過來,陸允明等著擺飯的工夫翻看這些帖子。重要的人、重要的事都不在這一堆里面,陸允明只是隨意翻看。
恰好翻到齊州士子們的拜帖,有吳煥、有韓峻、衛賢……
房大祿笑道:“這些齊州士子不是第一次來了,只這回來得要少些。前兩日休沐的時候,來了一幫,很等了阿郎一陣子。”
陸允明點頭,那天與主客清吏司諸人最后敲定外番使節朝正的事,回來就不早了。
翻完,沒在今天的拜帖里看到程平的,陸允明問:“那日送拜帖的士子里有沒有一個個子不高、樣貌清秀、約莫十五六歲年紀的?”想了想又加了一句,“笑起來眼睛像月牙。”
房大祿一怔,想了想,陪笑道:“好似有這么一位,奴不記得了。奴把拜帖都按日期放在阿郎案邊了。”
陸允明走過去,翻了翻,全部齊州士子的帖子貌似都有,當然也有程平的,帖子寫得官面得很,且是只隨大流來過這一趟……陸允明哼笑一下,隨手把帖子擲在桌上,這時候倒裝起規矩人來了!
程平是不知道陸允明怎么想的,如果知道,一定會狡辯:“我一直是老實人!我一個明經的,又不用投行卷,老往主考門上湊,算什么事啊?”
然后內心暗搓搓地補充一句,“關鍵是,我還‘偷窺’到主考‘約會’并被逮到了……”程平不是不能掉下限,而是怕弄巧成拙,故而便被逼著成了“規矩人”。
規矩人程平每日在館驛苦讀,除了吃喝拉撒睡,別的基本什么也不干,就是讀、寫、背。
楊華看她這樣魔怔,不由得勸她:“也出去走走,臘月間,外面一派節慶氣氛,煞是熱鬧。”
周通看著正房進士科的幾位每天出門各種詩會、文會的趕場子、造聲名,也不無羨慕:“看看人家,只有我們坐冷板凳。”
程平頭都不抬,“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2
楊華想了想,笑道,“這話很是!”又奇怪,“悅安嘴里常有精彩詩句,今日這個雖然淺白,內容卻實在,你平時說的也不乏端雅精致的,既有此才,為何不考進士科?”
那都是中華詩詞文章千年精華,后代人偶爾引用一下習慣了,這會子自己穿越了,卻被誤認為是“原創”……
程平尷尬地干笑:“鄉間俚語,鄉間俚語……”
周通先拆臺:“我怎么不曾聽過這些俚語?”
程平扁扁嘴,不理他。
楊華也拆臺地哈哈大笑。
程平不跟他們一般見識,接著背書。這長安城書鋪多,里面的書也多,質量也好,并能淘到一些有價值的孤本,程平忙著補充自己的知識庫。
一背就背到了新年元正。
天還沒亮,白別駕等官員就要出門去朝正,士子們恭候在門外拜年加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