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贊許地點頭,想起那日殿試時,這個叫程平的士子雖表面上恭恪得很,細想,是有些滑稽,沒想到太史令只看試卷就能看出性格脾性——若是策問或詩賦倒也正常,可這是算學試卷。
再看后面的試題,太史令放下拈胡須的手,略皺著眉,態度認真起來。
皇帝就更好奇了,耐心地等他看完。
看太史令終于用筆在卷頭上畫了“上”,皇帝笑道:“這個考生有何過人之處,孫公與某說說。”
“此生于陰陽易學一竅不通,卻是個干實在活計的人,于算學有其獨到之處,有些便是臣也聞所未聞,只是具體是否正確,還需驗證,看道理是很通的。”太史令指著最后算堤壩的題,“陛下請看這里。”
皇帝拿過試卷,仔細看這道題,皺眉道:“朕看修河建壩的奏折里,從來沒有這樣算的。”
程平應用p=pgh公式算堤壩橫截面所承受的壓強,推導不同深度堤壩厚度比例,用計算的方法,從理論上初步解決了堤壩最佳厚度的問題。3
堤壩厚度一直是困擾治河的一個大問題——太寬厚了,固然牢固,但人力物力耗費太多;不夠寬厚,則可能會被沖垮。
聽孫玉解釋了一番,皇帝點點頭,“倒著實有些子門道……”
試卷發到程平手里,她就傻了眼,我的媽,怎么還有易經推演、陰陽五行、天文天象?這真的是考數學而不是考玄學?
但又一想,古代的科學和玄學總是不分家的——醫巫不分家,數易不分家,天文歷法里面更是各種摻和,考算學的時候里面有玄學的內容,再正常不過了,原是自己想得太簡單了。
其實易經推演、陰陽五行這些,柳夫子真還教過程平,但無奈程平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長了一顆非常堅定的唯物主義心,哪怕經歷了非常不唯物主義的靈魂穿越事件,依舊對這個不感冒。
程平一上這種課就打盹,還因此被柳夫子拿戒尺敲過兩次。但即便她看起來認真了,弄出來的東西也是四六不靠。最后柳夫子搖頭嘆息:“執著外物,一身俗骨,罷了。”在放棄教她作詩之后,又放棄了她的玄學。
在這方面,程平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易經》背了下來。
程平努力想原來老師講的,又把易經里面一些佶屈聱牙的東西搬出來,好賴把前兩題都敷衍上了。
第三題照舊“超綱”,是關于選穴和風水的,程平真是連敷衍都無所敷衍了——但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盡量不讓一道題空著,是程平前世當了快二十年學生秉承的一貫宗旨,那么,寫啥呢?
程平很老實地說起選穴注意事項。因為唐代帝陵多是“因山為陵”,程平說的也主要是在山中營造陵墓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要注意石頭的透水性,如果是滲透型石灰巖比例大,那山內部很可能會形成溶孔、溶洞甚至暗河,棺槨放在里面被泡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要統計從古至今這片地區地震頻率——在地震帶上,保不齊那天就被震出來了……林林總總,琢磨琢磨措辭,把能想出來的都寫上了。
一個看起來很玄學的問題,硬是讓程平掰出了科學味兒,也是沒誰了。
再看下面的題,程平舒一口氣,丈量土地,計算賦稅,這就容易多了。
后面還有計算堤壩土方的,計算人夫數量工期的,程平都一一認真算了。
程平終于明白為什么每年明算及第的人那么少了——考的太雜,一個單純的數學人才是答不了這樣的試卷的。2
出了考場,小胖子季元春和程平出宮城,穿皇城,一邊走一邊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