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高那位國子博士解釋了一通,偷眼看皇帝,看他皺著眉,心里一怕,便跪伏在地,顫抖著身子請罪。
皇帝擺擺手,笑道:“不礙的,朕就是問問,你繼續。”
高博士戰戰兢兢接著閱卷。
大約也覺察出自己對小博士們的“震懾力”,皇帝坐回太史令身邊。
太史令雖然只是從五品下,但卻是天子近臣,常見面的,而且孫玉也算三朝老臣了,把太史令這個職位霸占了三十年,看這矍鑠勁兒,大有當到地老天荒的意思。
皇帝對他也還敬重,老老實實坐在旁邊,順手拿過一本待審閱的,考生名字有點熟——程平,程平,那個殿試挺機靈的明經?怎么跑這兒來考明算了?
皇帝來了興趣,難道真有這等通才?
看完前面幾題,皇帝皺皺眉,好像哪里不對啊,于是推給太史令。
太史令接過來,看著看著就笑了:“小子滑稽!”
皇帝贊許地點頭,想起那日殿試時,這個叫程平的士子雖表面上恭恪得很,細想,是有些滑稽,沒想到太史令只看試卷就能看出性格脾性——若是策問或詩賦倒也正常,可這是算學試卷。
再看后面的試題,太史令放下拈胡須的手,略皺著眉,態度認真起來。
皇帝就更好奇了,耐心地等他看完。
看太史令終于用筆在卷頭上畫了“上”,皇帝笑道:“這個考生有何過人之處,孫公與某說說。”
“此生于陰陽易學一竅不通,卻是個干實在活計的人,于算學有其獨到之處,有些便是臣也聞所未聞,只是具體是否正確,還需驗證,看道理是很通的。”太史令指著最后算堤壩的題,“陛下請看這里。”
皇帝拿過試卷,仔細看這道題,皺眉道:“朕看修河建壩的奏折里,從來沒有這樣算的。”
程平應用p=pgh公式算堤壩橫截面所承受的壓強,推導不同深度堤壩厚度比例,用計算的方法,從理論上初步解決了堤壩最佳厚度的問題。3
堤壩厚度一直是困擾治河的一個大問題——太寬厚了,固然牢固,但人力物力耗費太多;不夠寬厚,則可能會被沖垮。
聽孫玉解釋了一番,皇帝點點頭,“倒著實有些子門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