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程平前世時,很多大國擼胳膊挽袖子吵吵得兇,但不會真動武的原因之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真動刀動槍不劃算,大家還是坐下來好好商量商量吧。
不過這種商業共同體的構建不是一天兩天,程平也沒想真把回鶻發展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只是想在他們眼前吊個胡蘿卜,給他們一些甜頭,從而給云州一個基本穩定的環境,讓自己發展邊防力量。
聽了程平的分析,便是楊華,也是驚訝的,悅安還真是——與眾不同啊。但細想,倒也有道理,真難為他怎么想出來的。
對程平的“奇思妙想”,三人固然佩服,但并不完全認同。吳昆先贊程平,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疑問:“只是那商家們愿意冒這樣的危險嗎?”吳昆豪強子弟出身,想事情自然帶著豪強特色,對商家頗有些輕視,也不算很了解。
程平給他分析:“一則,他們是跟州府使團去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況且現在唐和回鶻還沒到那份兒上;一則,有巨大的利益驅使。”
看三人都一副“愿聞其詳”的樣子,程平只好不要臉地引用改編了馬克思那句名言:“商人逐利是天性。如果有一成的利潤,商人們就會活動了心思;有兩成的利潤,他們就活躍起來;有五成的利潤,就能因此鋌而走險;為了十成的利潤,就敢踐踏法律;若是利潤再翻倍,大家就沒有什么不敢干的了,即便絞首殺頭也在所不惜。”
三人都被這千年以后舶來的名言鎮住了,片刻,楊華道:“悅安,你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程平笑道:“卻不是我說的,而是一位馬夫子。”
楊華想起程平早先偶爾冒出的精彩短句來,他也從不承認是自己說的,只托言是俚語或者什么散軼的書冊上看的。楊華從來不知道,齊州還有這么多俚語妙言,也從沒碰到過這么精彩的散軼書冊。
大家統一了思想,程平便把這事安排下去。
忽悠商人們組隊去打回鶻副本這事,不能跟向士族化緣似的上趕著,倒不是程平自矜身份,或者有什么階級偏見,而是情況不一樣——這是做買賣,要在商言商,而在商,最忌諱的就是上趕著!
程平讓人把州府即將派使者去回鶻的事散布出去,并且表示可以帶一部分商隊,但可帶的商隊數量有限,所販運的商品亦有限制,商家可報名參與選拔。
一時云州商界議論紛紛,說的都是這件事,有人猶豫,有人找相熟的州府屬官打聽,膽大有魄力的已經開始報名了。畢竟從古至今,商業活動都是跟著政策指揮棒走的,州府已經劃下道來了,你不走,就可能錯過了好時機——不只跟回鶻人做買賣的時機,還有跟州府跟刺史打好關系的時機。
經過篩選之后,程平約見了其中十幾個商隊的當家人。
約見他們,一則是安其心——官府會派軍隊保護,而且不只這一次,以后每次,云州州府都會派人護送;二是要跟他們聊一聊販運什么。
程平坐在主座上,頗有點陸相的寶相莊嚴,“諸公去回鶻販出什么買回什么,可都想好了?”不等眾人回答,自己接著道:“《戰國策》上呂子言,珠玉之贏百倍。如今回鶻興旺,王公貴族雖牛馬成群,卻只能居帳篷,寢獸皮,難得見中原珠玉精致之物。諸公時機到矣!”
眾商家都是聰明人物,豈不明白刺史話里的含義,齊聲稱是。
輸出奢侈品是程平定的大方針,給了方向,還得畫圈帶緊箍咒,程平神色越發肅然,“朝廷禁止販運的銅、鐵、錢幣、藥材、兵器等物,其利雖厚,但不可少有涉獵。諸公都是聰明人,某就不背出法典來提醒了。”
對上程平有些冷冽的目光,眾人心頭一凜,都站起,齊聲稱是。
程平臉上露出笑來,“如此,某預祝諸公財源滾滾。等使團和商隊平安歸來時,某置酒為諸公接風。”
一番軟硬兼施,程平把商人們送了出去。
云州最大的綢緞商之一的劉家家主劉尚笑著跟旁邊賣珠寶玉石的常興道:“咱們這位使君年歲不大,卻著實是個厲害角色。”
常興低聲笑道:“若不然豈能這樣的年歲便身居云州刺史?不瞞你說,剛才跟程使君說話,我很有點戰戰兢兢呢。原來的謝刺史雖出身名門,有清流雅望,某也曾見過,倒不曾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