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是讓她以左侍郎身份領戶部,還是直接升戶部尚書,朝中也有不同看法。如今她的鄧黨身份已經很明顯,之前又與張尚書等有沖突,此時自然就有人跳出來反對,理由是現成的——資歷不足。
又有人翻舊賬,拎出她在米南時對那樁殺夫案的“草率”處理,還有在云州殺回鶻可汗次子引起邊患的事,雖然事情最后都平息了,但至少說明程平年輕氣盛、處理事情不夠圓融,還需要再磨煉。
鄧黨這邊多數人對她觀感倒不錯,一則有周望川的善緣,再則她對竇峻的維護,大家都看在眼里,這樣的人,交起來,大家放心。
鄧黨便也翻舊賬,說起她米南治水、在汴州救援陸相、在云州以區區數千人馬抵抗回鶻數萬鐵騎等功績,特別是云州保衛戰,鄧黨一向是鴿派,能把這樣鏗鏘的事擺在朝上的時候不多,說起來,大家不免熱血沸騰。
皇帝在心里嘆口氣,問三位宰相。
陳相微不可察地看陸允明一眼,竟然點點頭道:“程侍郎雖年輕,有尚需歷練之處,但明敏堅韌,于財政也擅長,堪為戶部尚書。”
眾人俱是一怔,再想不到陳相會這般評價程平。
鄧相以擅品評人物著稱,能得鄧相之品贊,于士人官員是件很榮耀的事;陳相沒有什么擅品評人物的名聲,因為他極少說這樣的話,他一向只言事,而不說人。
他上一次品評人物,還是十余年前,說的就是現在他身邊的陸相,說他“強貞堅正”。當時陸相才入仕,一副風流樣貌,大家雖不便說什么,卻也覺得這評價有些溢美了。如今看來,評價甚當。再對比程平的“明敏堅韌”,他一個鄧黨后生,竟能得陳相如此夸贊……
皇帝又問鄧相。
鄧相笑道:“程侍郎是周侍郎愛徒,圣人也知道,周侍郎是臣的門生,臣還是避嫌,不說什么了。”
皇帝看一眼兩位老相公,又問陸允明。
陸允明面容嚴肅,就事論事:“‘名不正,則言不順’,程侍郎以左侍郎身份領戶部,于行文、朝議等到底不方便,早些正位也好。”
雖分兩黨,但黨內并不時時通氣,有一貫的政治主張在,大家也有“默契”,誰想到這次默契碰了壁。適才表示反對的陳黨們都在心里“握草”一聲,覺得越來越看不懂大佬們了。
同樣表示看不懂的還有皇帝,怎么一到程平這兒,黨爭就變樣兒了呢?
程平就這么在她二十二歲的時候神奇地穿上了紫袍,成為朝廷三品大員。
程平自己都覺得有點夢幻,恍惚記得當初職場目標是到退休能混個尚書,竟然現在就實現了……后面的那些年我還怎么混?這是不是老天爺在提醒我,讓我盡早退休?
在升云州刺史的時候,程平的履歷就在吏部廣為流傳,后來不過一年多的工夫就回朝任戶部左侍郎,左侍郎才做了幾個月,干脆就升了尚書……
以致有人覺得程尚書這履歷怕是有什么“加持”,小吏們沒有機會也要制造機會地摸一摸這份金光閃閃的履歷,希望能沾一沾喜氣。
程平卻沒什么化身錦鯉的自覺,連“燒尾宴”都沒辦3——畢竟離著竇尚書去世時間尚短,若他是老了致仕的,自己慶祝一番倒可以,現在這樣,不合適。
即便沒有這些儀式化的東西,朝中還是明顯察覺出程尚書主事的戶部與竇尚書主事的戶部有著明顯的不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