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道界中,不同的功法不僅對三大先天屬性有不同數值要求,甚至就連陰陽五行也同樣有著契合度的要求。
而也正是由于這些功法的諸般要求不同,才有了如今修道界的無數功法林立、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現象,同時也是奠定如今修道界兩大體系四大分類并立的基礎。
所謂的兩大體系,即煉氣士與煉體士。
煉氣入體,以氣御身,以溝通天地自然,借助天地之力為己用的修士,即為煉氣士。
反之,煉體納氣,以身御氣,將天地靈氣納入自身并且加以控制的修士,則為煉體士。
而四大分類,則是佛、儒、道、武四脈。
其中,道家重根骨和悟性,儒學只重悟性。
除了這兩大派系外,佛門、武道的要求則更加嚴苛。
佛門首重悟性,但是對根骨和體魄也同樣有所要求和限制,不過根據門下弟子的根骨、體魄各有不同,實際上也會因此而走上不同的道修行路,這也是佛門中禪僧、武僧、律僧三者的由來。
至于武道,實際上是一個統稱:它是有武修和劍修兩個團體組成。
武修首重體魄,但是對于悟性也同樣有不低的要求,畢竟許多心法、武技可不是光靠體魄強就能夠修煉的。
而劍修則更加奇特。
除了對悟性有所要求外,根骨和體魄更是缺一不可,而且還不像佛門那般擇一皆可。
當初在游戲中,葉空為了設置劍修可謂是花費苦心。
要入劍修一脈修行,根骨、體魄的最低要求都是三點,悟性更是要達到四點——這個先天屬性要求雖未達天才之列,但也不相差不遠了。而且更為特殊的是,走劍修之道的話,根骨和體魄這兩者屬性偏差值必須在兩點以內。
像清逸這樣根骨達到六點、體魄只有三點,偏差值達到三點的人,是決計無法踏上劍修之道的。
不過在擁有如此嚴苛要求的基準下,劍修自然也就成為神州大陸上個體戰斗力最強的代表。
這還僅僅只是先天屬性的基礎抉擇而已。
四大派系在陰陽五行上,同樣有著不同的契合度。
儒學主修浩然正氣,這就要求門下弟子的陽、火這兩項個人屬性越高越好。
佛門弟子,雖說對陰陽五行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主要還是比較看重先天屬性,但是佛門大多數功法如果搭配陽、金、火這三項屬性,無疑契合度會高不少。不過這也并不是絕對,像白蓮庵的兩門鎮教功法就更偏愛陰屬性和水屬性,不過考慮到這是一個尼姑庵,所以會更青睞屬性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至于武宗和道家,在陰陽五行上則沒有太多的要求,因為這兩個派系更多的是修士挑選功法,而不是功法挑選修士。不過若是能夠找到比較匹配的陰陽五行屬性,修煉起來自然也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