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也不猶豫了,躡手躡腳的就摸向了小廟。
小廟很小,人也很少,建在這荒郊野外也沒什么香火。李悠察看了一圈,只有一個老和尚帶著兩個小沙彌,雖然也有修為在身,但不過才筑基期罷了。衣著很樸素,簡單的僧袍能清晰的看見補丁。一切都像是一間最普通的小廟,一個資質很差但向佛之心虔誠的老和尚專心禮佛之地。
這種小廟在中土很常見,李悠一路來遇到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了。這和佛門特殊的收徒理念有關,道門講究法不輕傳,對收徒極為嚴苛,寧缺毋濫。儒門則有個門檻,就是《五常經》,過了這道檻,才會擇優錄取。佛門則講究弘法普世,三卷經文遍傳天下,只要有心向佛,就能輕易獲取。
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道門萬法之源,本身地位崇高,也代表了人族最頂級,最古老的傳承。儒門修人道,天然與人族發展相融,輕易占據大勢。反而佛門發展較晚,又不得朝廷支持,為了發展只能伏下身,向另兩門看不上的底層修士發展,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土壤。
佛門這三卷經書雖也是類似《五常經》的基本典籍,但卻為了吸引人修行,各附帶了一門精神力的應用法門,屬實慷慨。其中《金剛經》附帶一條金剛咒,佛光護體,可讓修行者多一門護身手段。《無量壽經》則能以神養體,增添壽命。《妙法蓮華經》則附帶一門蓮華消厄咒,可凝練一朵蓮華,替自己化解一次傷害。
雖然都是保命延壽的手段,沒什么攻擊性,但依然讓不少人趨之若鶩。主要就是佛門經書很有意思的一個特性,不在乎資質,不在乎功力,讀經萬遍,神通自現。你愿意細品,修習佛光,精神力就強,神通威力就大一些。不愿意禮佛,神通也給你,只不過精神力不夠,空有其表也怨不得人。就靠著這樣的釣魚般傳播,佛門才發展到現在可以和另兩家抗衡的實力。
但是不對啊,李悠回想之前那個大和尚一身光鮮的僧袍袈裟,起碼都是法器級別。和眼前這一老兩小三個和尚明顯不是一路人。要不是手中小花固執的指向小廟,李悠都懷疑來錯地方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李悠心一狠,無聲無息的撲了過去,輕點后頸,點暈了三個和尚。舉著小花,一點點細細摸索。繞了一圈,卻沒在屋里,最終找到了房旁的一口青磚古井。
氣味下去了?
李悠看了眼黑洞洞,深不見底的古井,又看了眼肩膀上的黑大爺。一咬牙,縱身跳了下去。管他呢,都開光期了,又不是普通人,還怕爬不上來?
古井之下陰暗濕冷,雖然以李悠的體質來說,沒有任何不適。但是那種陰森的環境,狹小的空間,還是讓李悠渾身不舒服。
我不就想找個煉藥大師拍張照片留念么?怎么就又切換探寶頻道了?最好井下有什么,如果那個大和尚是故意玩弄,李悠可不介意揍人出氣。
沿著井繩滑下,大約十幾米,古井的三分之二處,一個黝黑的洞口出現在井壁上。李悠雖然沒看見,但他現在的神識已經可以離體數米了,在黑暗中并不需要眼睛。
好嘛,藏這么嚴實,本就看那個大和尚的功法不像正途。看這做派,更坐實了心中有鬼。李悠輕輕一蕩,飄落洞口內。
前行數十步,一個拐彎后,眼前豁然開朗。燈火通明,金碧輝煌,赫然是一座地下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