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李悠為難了。本想著救過來,也算仁至義盡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自己也算積德行善了。但現在這些女子除了還記得自己的小名,沒幾個能說清家住何方,父母情況的。五六歲的記憶,單純的可怕,李悠也不可能放心把她們放出去。
而且這么好的資質,浪費了也可惜。
最后李悠一咬牙,定了心思。
他一面盡量搜集這些女子的信息,整理成冊,交給趙啕嗥和大娘。正好他倆要行走江湖,卻沒個具體目標。李悠就給了他們一個任務,盡量根據這些信息,幫這些女子找尋家人。子女失蹤,家里不定多傷心呢,能報個信,說不得就能救一個家庭。這是功德無量的事。
另一方面,把人交給楚柔桑負責,開始引導她們修行。這么好的資質,不修行太浪費了。不管將來如何,既然被自己救了,就是一場緣分。哪怕只是幫她們培養些自保的能力,也不枉相識一場。
算是了了一樁心事,師徒幾人聚在一起吃了個飯,算是為趙啕嗥和大娘送行。江湖兒女,倒也沒那么多講究。
飯桌上,李悠語重心長。恨不得把自己那點行走江湖的經驗,全塞給兩人。柳華裳這小姑娘沒什么多余想法,一副天真爛漫,只顧著吃喝。兩個要出門的人,耐心的聽著李悠的絮叨,感受著李悠真誠的關懷。
唯有楚柔桑心事重重,強顏歡笑。
曾經,她是最驕傲的一個。
當初被李悠從黑索宗救出的人中,她的出身是最好的。齊地紫氣楚家,儒門正宗,哪怕她這個出身低微的庶出子弟,在面對其他人時,也難免有股發自內心的傲氣。
那時候被救出的人不少,不過大多都離開了,最終只留下五人。這五人情況各不相同,趙啕嗥重信重義,自然要等著李悠。另外三人則是性格過于懦弱,或者沒有主見,離開也無地可去,前路渺茫。還不如等一等,試一試。所以他們雖然留到現在,但李悠也看不上眼,別說收為弟子了,連個記名弟子都懶得收,純屬庇護下的工作關系。
楚柔桑之所以留下,是她見識了那本《五常經注》后,憑借大家族出身的認知優勢,清楚的知道李悠,或者李悠背后是何等的儒門大家。《五常經》是儒門入門典籍,她雖然沒資格,但多少也聽聞一二。但重點不是這本經書,而是那些注解,才是精華。
所以她毫不猶豫的留了下來,在她的認知中,算得上出路的也就只有圣門了。其他的上三門,都不過是螻蟻般的存在,強壯一些的螻蟻。
但是后來的一系列事件,聰明如她,看到了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
李悠竟然并不是某個書院的嫡傳,他說自己是昆吾劍宗,其他人很多當他是一種掩飾。但楚柔桑信了,因為她的聰明,她發現了李悠一個不很明顯的特質。李悠不是古板的人,他會為了目的有意識的隱藏一些東西。但是此人極為驕傲,從不說謊。
說謊和有技巧的說話是兩回事,前者是品德問題,后者則是智慧。所以李悠鄭重其事的說自己是昆吾劍宗,那就一定是。可能他有著其他的出身,但顯然他不承認,也不愿意借勢。
楚柔桑幻想過,可能這個昆吾劍宗也是一個底蘊深厚的大勢力吧,畢竟這個名字太唬人了。
昆吾山出銅,善鑄劍。是人族祖地之一,最初的人族開山取銅。鍛造寶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現在交給李蔓露的那柄天師劍,道祖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