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來說是恢復了三大圣門間的平衡。李蔓露一個三十歲就成就元嬰的道門行走太年輕了,而且還有圣朝長公主的身份,總領天下兵馬。這本身就是不平衡,是道門威勢大增,占據優勢的局面。
但形成這種局面是有前提的,最根本的就是理學一脈伙同秦王刺殺先皇。儒門犯了錯,又沒收拾好首尾,自然要立正挨打。圣門間自然不可能開戰,但一些讓步是必然的,犯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所以李悠的母親才能登臨女帝,替子掌權。要不是儒門讓步,不敢反對,這種萬年都沒發生過的壞規矩的事怎么可能出現。
當然了,本來儒門讓步也有限。李悠的母親經此巨變,實力有了巨大提升,一舉突破了極限,很快其實就去了接天關。留下的不過是具分身,占據個名分罷了。在儒門看來,讓就讓了,反正你也不合規矩,帝名有虧。避過風口浪尖,很容易就能架空李悠母親的權利。畢竟相比于道門的逍遙,儒門混官場的大有人在。
接下來就是李蔓露承載著家族的重壓,奮發而起。成為了青年一代中的天驕人物,這一下徹底攪亂了儒門的算計。順帶著帶起了道門新生代的強勢。
而佛門一副看熱鬧的樣子,只是默默的積蓄力量。他們深怕老大老二兩虎相爭,最后落得老三莫名暴斃。
但隨著李蔓露這么突然的突破,道門在世俗的勢力一時間有些青黃不接。能拿的出手的青年高手,數來數去,竟然只有葉風動,這個出了名懶的懶人風動。
反而是佛門強勢崛起,阿難之強,又在血災中樹立起了威信,一時間風頭無量。甚至阿難手下的那個謹言和尚,現在的名頭也漸漸響亮了起來。
而儒門,隨著理學一脈掌權,穩定了內部后,也開始露出了獠牙。
一位叫做唐啟明的新一代文曲,開始逐漸走上了舞臺,逐漸展露出威壓同輩的實力。
可以說人族是恢復了正常,三圣門相互角力,又相互合作的正常模式。只是時過境遷,現在的人族,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樣。逐漸有了一些雜音,不再是單純的三方角力。
北方剿滅血神子的戰斗中,莫名冒出來一只圣朝大軍,而且是李蔓露臨行前賜的軍號,護帝軍。一個莫名冒出來的華御直,帶著一幫看似實力一般的軍隊,竟然爆發出了恐怖的戰力。引得世人矚目。
佛門爆出了堂堂轉輪尊者叛教,被定為佛逆。
相比而言,青云書院孟浩遠,突然多了六個弟子,似乎只是小事。只有個別關注的人倒吸口冷氣,這孟浩遠想干什么?真要暴露家底,自成一派了么?
只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清繳血神子,恢復秩序。但明眼人都知道,似乎,事情遠未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