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刺來的長槍,衛青山淡然一笑,終于抬手招出了自己的靈根。傘,一把鋼骨錦面的大傘。
衛青山的靈根并不優秀,甚至可以歸為日常用品的垃圾靈根。原本就是一把傘,節點還算不錯,有七十多個,但畢竟沒有合適的傳承,本來注定寂寂無名。但那時孟師開始挑選建立青云六刃的人選,由于要隱藏,要忠誠,要融入江湖。所以孟師放棄了一直以來挑選弟子,資質人品缺一不可得硬性要求,更偏重對人品的考驗,反而放松了資質的要求。這樣,除了常無痕,其他五人才脫穎而出。
常無痕這位大師兄,那才是真正的天才,資質,心性,人品無可挑剔。如果還在門內,起碼是狀元之才。去了墨門,依舊憑自身努力混到了高層。
但剩下這幾個,實話實說資質都差了一些。放在一般上三門還算說得過去,但在圣門,正常來說連外門都混不上。如非此等特殊機遇,早就泯然眾生了。所以現在孟師已經開始反思了,所謂的資質真的那么重要么?
師兄弟六人中,衛青山的資質可以說是最差的,但他的成就一點不比常無痕低。儼然已經是一個可以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了。
不過現在的衛青山又有了點差別,他的靈根變了。上次見面李悠留下丹方后,出于對師弟的信任,衛青山馬上就著手煉制并服用了。鏢局實力強大,溝通南北,既不缺錢,也不缺渠道,煉丹這事對他來說輕而易舉。
現在的衛青山也是第二級特殊體質,和大娘,劍六一樣的存在。順帶著也把他的靈根提升到了九十九節點的中上品靈根,且發生了變異。
李悠的丹方出自手機,完善且強大。這個體質是以陰陽為基礎,卻又因人而異,受個體屬性和認知的影響。大娘原本一片空白,得的功法是李悠傳的《日月凌空盛劍舞》,所以體質和領悟都偏向日月之道。劍六本就擅長生死之道,進一步的提升也是生死之道的方向。
而衛青山在改善體質的時候,把他對兵法的領悟融入了進去。攻之道,其掠如火,迅猛狂暴,謀之道,其變如水,難測其變。他領悟的是水火之道。
他的這把鋼骨傘,也異變成了水火遮天傘。
面對攻來的四把長槍,一股濃郁的水汽籠罩了衛青山,身形消失在了突如其來的濃霧中。
難知如陰,李悠在知道自己這個師兄和自己新收的小弟發展的方向是兵法,就絞盡腦汁,幫他們整理了一些上一世的知識。不過他再是文科生,也不至于去看古代的兵書,而且存世的相當有限。當然了,最著名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這一類廣為流傳的,借助其增強了的記憶,還是能寫出來個一二三的。再加上一些身為偽軍迷,對現代軍事的一些淺薄認知,和讀黨史時,記下的那些通俗易懂的戰術。大雜燴融為一爐,修飾一下文字,一篇《兵論》就成了衛青山這一脈的核心傳承了。
尤其是《孫子兵法》這本古書,本就字字珠璣,大道而籠統。這書放在一般人手里也就看個熱鬧,真正的兵書可不是這樣的。真正古代將領學的反而是大白話一般的具體而實際的內容,例如如何練兵,如何征兵,后勤保障如何維持一類的具體實操。《孫子兵法》這類書,是給那些真正有統兵經驗,打仗經驗的將領,作為一面鏡子反思自身用的。
而衛青山恰恰就是這種狀態,他的傳承初創不久,一切都還在似是而非的萌芽狀態。很多情況都屬于他知道該怎么做,但并不清楚為什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很難授徒。正常情況下起碼要數代天才輩出,不斷完善進步,才能把這門傳承徹底成熟。但李悠一本《兵論》,像是給了衛青山一本大綱,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思索,往里完形填空就行了。
等于是李悠已經幫他把路指明了,按圖索驥的走下去就好。
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就是衛青山從兵法中領悟出的六招。難知如陰,隱匿自身,水汽擋住的不單是視野,還有神識感應。
面對這等情形,楚王府的家老也經驗豐富,絕不以身犯險。脫手長槍飛出,四人御使長槍,分工明確,分別從四個方向刺入水汽之中,試圖壓縮衛青山活動的空間,逼他現身。
長槍似乎刺中了什么,劇烈的波動從水霧中傳出,激烈的震動,撕扯著水霧向著四周飛速擴散。短短幾秒鐘就由數米直徑的霧球擴大到了上百米,還在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