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通博,命運多舛。
齊家風光過,發于營丘,是齊地有名的望族。
但是很不幸,這個家族的興旺發達和儒門無關。而是當初追隨人皇揭竿起勢之輩。受封官爵,是齊王府在齊地最大的支持者之一。
但是,兩強相爭,倒霉的往往是夾在中間的小魚小蝦。儒門經營根據地,對齊王府只能壓制,都是人道正統,很多事只能點到而止,局限在一定的規則內。
而且,中土九國擔負著重要的任務,是人道氣運重要的節點,也只有這些王府掌管的九州鼎,才能作為陣眼,支撐起大陣。所以儒門也不可能真的把齊王府如何。
但是有一任齊王,實在無法容忍這樣國不國,王不王的處境,一狠心,引入了佛門。打著兩強相爭,好收漁翁之利的打算。
這一下捅了馬蜂窩,觸及了儒門的底限。
是,儒門不能拿齊王府如何,但斬斷齊王府的一些爪牙,把其孤立為孤家寡人,對儒門來說并不難。
營丘齊家就是這時候倒的霉。
儒門出手自然要站在人道大義上,并不會簡單的打打殺殺。正巧燕地戰局危機,燕王府要招募江湖義軍。
儒門不愿意自己的弟子上戰場,就順勢推舟,在齊地組織起了一批援軍,支援燕王府,填補義軍。
而兵源,自然是那些和齊王府走得近,儒門嫌礙事,又不便出手清理的勢力。高舉大義,就兩條路,要么去,要么死。就是這么講道理。
齊家除了一些婦孺,所有的青壯都被迫北上,進入了江湖義軍。
但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齊家也是修行世家,功法得自人皇,和禁衛軍同出一脈,都是簡化自《金龍體》。但是之前介紹過,齊地是中土最早結束戰爭的地方,也是唯一一個不和妖族接壤的地盤。這么說不準確,不過以海族對陸地的不感興趣和鄙夷,這么說也不算錯。
長久以來,齊家已經受齊地風潮的影響,變成了一個只會空談,幾乎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籠中金絲雀了。他們甚至連修煉都不是那么用心,因為身負官爵,也是受到人道氣運的滋養,就算不修煉,實力也在穩步提升。
這樣的人丟到北方那殘酷的戰場,結局可想而知。儒門這招借刀殺人,實在是陰狠。
齊家青壯三十八人,進了江湖義軍,只扛了三波妖潮,就死的只剩一主一仆了。
主人名曰齊通博,齊家家主嫡子。他能活下來,不是實力多強,也不是多適應戰場環境。而是他身邊老仆的舍命相互。
他這老仆雖是仆人身份,但也非沒有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