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一壓遁光,下面是當年看恢宏壯觀,現在看來爆發味十足的土氣皇宮。
多年不見,也不知道師兄如何了。
額...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剛靠近皇宮的李悠,卻正好趕上一出好戲,一出大戲,逼宮大戲。
不過數年,無論李悠還是劍六,華御直,隨著功力的深厚,外表變化都不大,還是少年形象,只是氣質有了不小的變化。
但是謝卓遠卻明顯成熟了不少,這既和他功力有限有關,也是操心太重,多了幾分疲憊。
李悠看似一路追追逃逃的,危機四伏,但卻內有金手指,外有黑大爺這個靠山,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是心理壓力著實有限。
最危險的,也就是被薛韋追殺那一段,虧的有雷龍舟護身,否則真是全方位被碾壓的命。
但是當時看來穩定的謝卓遠,卻比李悠承受了更多的壓力。
山河破碎,劍宗被占,各地不臣之心幾乎藏不住了,唯一的靠山花師,卻也因為隱劍的身份,無法走到臺前。
手頭唯一的依仗只有三重甲宗這個四級宗門,而對面則是被堂堂圣門儒門理宗扶持的家族敗類。
要說謝卓遠其實還有個依仗,身后大韋帝國韋陀寺的水青蓮,他的哥哥。
但是皇家的事,怎么說呢?親人仇人,往往一線之間。但凡牽扯到權利,一切就變味了。李悠覺得師兄有這么個哥哥在身后,他是放心了。但是對于從小接受帝王教育的謝卓遠來說,那個哥哥從來不是助力,而是迫不得已的時候,玉石俱焚的選項。
一旦求助這個隨了母姓的哥哥,也就意味著玄淵帝國的末日。結果無非是玄淵帝國被大韋帝國吞沒,好一點變成屬國,空有國名,無有國實。
轉折點是從李悠在三山關一通胡來后,形勢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從這一刻開始,儒門明確了李悠才是目標,自然也就沒人再在意玄淵帝國這個邊遠小國了。隨著理學一脈的撤離,那些叛徒失去了庇護的大樹。與此同時,莊氏父子在李悠的指引下,幾乎掏空了三山關來投。
終于讓謝卓遠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勢力。
之后就是漫長的平叛,治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謝卓遠成熟了很多,也耗盡了精力。連修煉都極大地耽誤了,李悠還猜他差不多該融合圓滿了,實際上連融合期都是勉強達到的。別說和李悠的差距了,就連李悠最小的徒弟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