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矩,,最后一出為主戲,稱之為“大軸”,倒數第二,因緊壓大軸,稱為“壓軸”。
壓軸之前的,稱“中軸”。
再往前,叫“小軸”。
而排在最先的開場小戲,稱“開鑼”。
這是因為怕前面的演員水平不夠,演出乏善可陳,讓觀眾看不下去,所以將精彩的戲,都安排在壓軸和大軸上,讓觀眾欣賞完前面的不至于離場,被后面的大戲一直吊著胃口,一直在這看。
不過,壓軸很多時候都比大軸更加精彩,因為唱大軸的人,多是老前輩,資歷深,但畢竟年老,有些勢弱,而壓軸則不然,多是如今最有聲勢的青年名角,資歷稍差,但水平多半更好,勢頭正盛。
再加上大軸往往時間已晚,許多人已經離場,而壓軸剛好。
今晚的壓軸,就是那一出《惡校尉》。
大家都等著好戲看呢。
不多時,卻見走上來一個小廝,拿著一個銅鑼,使勁兒一敲!
銅鑼聲一下蓋過了下面的眾多嘈雜,讓周圍為之一靜。
這時候,就該讓優伶戲角們上臺了。
但就在此時,在一片寂靜之中,一匹高頭奔馬,打破了寂靜,也打破了安寧。
馬上有一個青年男人,黑衣校尉服,腰間挎長刀,威武俊朗。
來者正是高見。
他沒有掩飾身份,而是騎著標志性的走龍,來到了明月館。
來的真是巧。
外面的那些黃牛,里面的看客,都看見一個身穿鎮魔司那標志性的黑衣官服,沒買票就闖了進來。
已經有人想跑了。
但沒人跑。
這時候,沒人敢做出頭鳥。
就連上面的那個提鑼小廝都愣住了。
高見走到了驗票看座的小廝面前,說道:“二樓還有座嗎?”
“沒……有!有,有座!”小廝愣了一下,然后馬上回答道。
“多少錢?”
“七十錢……”小廝語氣有些弱弱的。
高見提出一串錢,仔細點了七十錢,不多,也不少,然后放在了小廝的胸前的籃子里。
隨后,他走上二樓。
在二樓,已經有人一邊擦汗一邊從后門離開了。
上頭的人,反而比下面的人還要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