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獸將會徹底遮蔽這片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凝滯的夕獸將會帶來無盡的災異,所以在那一天的晚上,看不見月亮。
那時候,就將是天壇啟動的時候。
天壇啟動,在神朝境內抵御夕獸。
與此同時,整個神朝所有民眾,也都會同時舉行祭祀。
那是某種‘習俗’。
啟動天壇不只是皇帝和朝廷百官要做的,神朝境內的每個人都跑不掉。
人人各司其職,每個人做什么,每個勢力做什么,家族里面老人做什么,小孩做什么,什么時間點做什么,都有安排,都有講究。
甚至就連那天吃什么,都用習俗來規定好了
到了那一天,整個神朝境內,甚至是神朝境外的許多地方,都會在那一天同時進行儀式,人人都會燒紙,忌倒污水、倒垃圾、丟棄雜物、掃地、灑水。
洗澡更衣、打掃衛生,以驅疫病、除惡鬼。
年底游神,年底祭祖掛青,舉行儺祭。
必須守歲,屋里的燈都不要關,要徹夜不滅。
這一切,都是這種‘風俗’的一部分,也是天壇啟動儀式的一部分。
神朝的每一個人,哪怕是叫花子,也要被動員起來。
那天,世家大戶們,也會分發各種‘年貨’,放假的放假,散錢的散錢,名義上是為了過年,實際上也是為了讓所有人都去參與天壇大祭。
這種不知多少人同時進行的大祭,其具體細節繁復無比,需要依靠無數巫師,道士先生在外面指導,甚至根據地域和國度的不同,每個地方的人要做的事情也不同,但這種不同,正好是整場大祭所需要的。
而這些祭祀的儀軌,則是由神朝禮部,牽動各方巫覡,儒生,道士,天人等等,依靠他們的各種了解,完成制定,之后分發到各處,強制執行,最后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風俗’,一代代傳承下來,最終構成了大家習以為常的‘平凡事’。
過年要干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一部分。
舉兩個例子的話。
壓歲錢,是過年習俗之一,年晚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
光是想想就知道,調動神朝境內十州,縱橫百萬里的人同時做一件事,并且大家的分工還不一樣,并且把這一切固化下來……
也不知道是如何普及到整個天下的……反正就這么形成了每個地方的風俗,由每個地方的老人傳承給新人,一代又一代,一代又一代。
像是南越,有一些地方就需要婦人置鹽米灶上,以碗覆之,視鹽米之聚散以卜豐歉,名曰“祝灶”。男子則置水釜旁,粘東西南北字,中浮小木,視木端所向。以適其方,又審何聲氣。以卜休咎,名曰“灶卦”。
像是北邊,就放迎春彩花,還要居草庵造酒,除夕以藥襄浸酒中,辟除百病,酒名‘屠蘇’。
各地都要儺神逐疫,各家于街心燒火,雜以爆竹,謂之‘籸盆’。
吳中的村落,此時就要燃火炬,縛長竿杪以照田,爛然盈野,以祈來歲。
在裴度這些地方,除夕便要圍爐守歲,迨曉不寐,爐中商陸火凡數添之。
還有神都陽京,還會‘敲盆’,那一天,民眾家中的燈盞,杯子,壺,鍋碗,還有其余的什么鑊銚箅甑,盆甕簠簋觥觚,各種擺件,都會在那一天被拿出來敲響。
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
而這所有的風俗,都是天壇大祭的一部分。
每個地方官員,每個世家,都需要記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按照具體情況安排不同的‘風俗’,指揮不同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