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墻下面支著許多的攤子,還有一些擠擠挨挨的木棚子,都是民居。
滄州外城人多,自然擁擠,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會有人建房子,反正也沒個規劃,大家全靠自己爭搶,為此還時常爆發各種各樣的沖突。
人們隨心所欲修建房屋,完全無視別的建筑,街道和小巷子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互相糾結,遠看如同蜘蛛網一樣。
混亂,但混亂之中,卻井井有條。
因為,在這一團亂麻之中,其實早就已經通過暴力或者別的什么,構建了一套獨屬于這種混亂的秩序,是這里的‘風俗’。
在一間小房子里面,李俊見到了那位教習先生。
是個和周生差不多大的儒生,穿著一身青衫。
讀書人和老百姓都喜歡青衫,所以青衫總是能在各處看見,對讀書人,尤其是儒生來說,這些文人雅士喜歡青,因為它是“五行之正色”,代表著晨昏相接之時,與春在四季中的生機意象匹配,能夠彰顯自己的清風。
正所謂“青,東方色也。從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所以君子服青色。”
至于老百姓愛穿青色,倒不是有什么特別的,主要是青衣的造價便宜,青色染料是最好得到的,很多草木的汁液都能拿來染青色或者綠色。
李俊看著對方,然后走上去,微微躬身。
然后,叫出了他的名字和稱謂:“陳舟,陳教習,久仰大名了,我早就聽周生夸贊過你的學識,今日一見,確實一身正氣,是讀書讀進心里了的啊!”
李俊叫著他的名字,然后主動和他握手。
這是李俊在這些個月打交道的時候學到的東西。
雖然叫出名字,微笑,還有稱贊這些事情聽起來都很小,可這些細節所產生的效果決不可輕視。
如果態度是“不偏不倚”“公事公辦”,難免會讓人覺得冷血,覺得缺了點什么。
不管是誰,其實下意識里都會想讓自己能獲得一些特殊服務,讓自己成為‘特別’的。
所以,李俊練成了一套讓別人感到“特別”而設計的社交措辭和禮節話,臉上的笑容也只是為了表演出一種和諧親切的氣氛罷了。
現在就是這樣。
他展現出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只是給不特定多數的人提供的一種“特殊服務”,你是特殊的。
哪怕這其實并不特別,他對大部分人都這么做的。
但只要讓人感覺到特別,那就足夠了。
顯然,這點讓陳舟很受用,他點了點頭:“李工頭,聽說你們在找功法。”
“是,我們現在正缺功法呢,這不就找到陳先生了嗎。”李俊笑道。
“那你看看這本,價格的話,你看完之后再開吧。”陳舟拿出一本功法來。
那是一本破書,看著灰塵撲撲的,但偏偏又不能清理,以上面紙張的情況來看,清理一下怕是就要給紙張弄破了。
李俊也顧不得其他,小心翼翼的翻開書頁,仔細看著里面的東西。
上面有圖畫,有文字,最關鍵的是……透露著神韻。
沒錯,這才是一本功法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