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年輕人的旁邊,有個看起來四五十歲的嬤嬤,焦急的看著年輕人,口中稱呼:“赫侖薩保,怎么了?”
如果這話讓高見聽見了,他估計就能立馬知道這人的情況了。
薩保,是神朝之中,關于‘胡人’的官職。
神朝在對外貿易,或者對外征服的時候,常常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胡人。
所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都是如此,基本上,他們都會被統稱為‘胡人’,像是草原王庭,就是典型的胡人。
關于這些胡人的存在,其中一部分自立在外,形成了國度,和神朝或是臣服,或是敵對,或是中立,勢力并不算小,當然,肯定是不如神朝的就是了。
還有一部分被滅掉了,類似于滄州,滄州以前就是胡人的地盤,然后被神朝征服,砍了腦袋,所以滄州有‘古戰場’,這個古戰場就是滅了當地的胡人,斬首九千萬級的地方。
還有一部分呢,則選擇了‘歸順’。
通過商貿往來,通過戰爭投降,或者主動臣服,胡人各種各樣形式往來于神朝之中,有些在千百年來的融合之中,就成為了神朝內部的一份子了。
神朝的居民,甚至是一部分官員,都承認他們的地位,地區影響力,實力,甚至是承認他們‘自己人’的身份,不過……終究還是有些隔閡。
他們畢竟是胡人。
所以,在這種因素下,這些胡人肯定是主動自發的聚集起來,大家相熟的人一起生活,然后人越來越多,不斷集聚形成獨具特色的自治團體,隨著進入中原地區的胡人越來越多,逐漸慢慢呈現出了顯著的‘自治區域’的狀態。
在這個狀態下,就需要領袖的存在,來維系這種自治狀態,而“薩保”就是關于這一職位的稱呼,意為‘領袖’。
但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
總讓他們自治,那神朝怎么管理他們?這些人在神朝到底算個什么情況?
他們和原本草原或者大漠的同胞已經脫離了,但在神朝內部卻又自治,屬于三不管的狀態,并且他們的實力其實并不算弱,不能忽視,就算要剿滅也不是輕松就能做到的。
因此,神朝提出并制定一系列的策略,來加強對這些自治胡人的管理,從而逐步引導胡人有秩序的在中原大地與神朝原本的百姓共同生活。
隨著這種策略的實施,一些胡人之中的強者也在積極入仕,表忠心,甚至坐上高位,乃至于在神朝之中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使得神朝不斷調整對胡人的制度設計,最后逐步轉變將這些自治的胡人區域完全納入神朝朝廷的正式管轄之中。
在這個過程之中,‘薩保’這種首領在管理上的特殊性使其受到神朝朝廷高官的高度重視,神朝朝廷希望利用這些‘薩保’,間接對其自治區域的內部胡人實施有效管理,進一步控制這些胡人。
所以經過商議和談判,神朝給予了這些‘薩保’真正的官位,賦予了他們較多的管理職能,從而更好的利用胡人來管理胡人,達到低成本‘以胡治胡’的目的。
神朝朝廷最終決定設立薩保府,而薩保也成為了朝廷的正式官職。
此后,這套措施卓然有效,吸引了很多原本不在神朝內部自治的胡人部落投靠。
神朝考慮之后,也決定接納他們。
開明的政策愈加吸引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歸附,薩保的職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遂將薩保官職開枝散葉出去,形成了一套以‘薩保’為核心的胡人管理機制。
于是,這樣的胡人越來越多,薩保也越來越多,但大體上都是某個胡人部落或者自治區域的首領,亦或者首領繼承人這樣的位置。
如果部落比較大的話,首領一般會入朝為官,成為某些高級官員,這個時候,首領繼承人,少族長這樣的人,就會成為薩保。
而眼前這個年輕人,看修為和年紀,應該就是某個大部落的少族長,現在繼承了薩保的位置。
從他擅長使用‘饕餮紋’也可以看出來,這應該是‘四夷’的人。
四夷之中的‘饕餮部’的薩保。
或者說‘饕餮族’,這是一批臣服于神朝的胡人。。
就是他在和高見斗法。
甚至,他汗流浹背!
————————————
此刻,在下面,高見贏了。
他切下了饕餮紋,將之握在了自己手中。
“胡人……首領?看起來地位還不低,就在船上,難道是個薩保?”作為熟讀百科全書的高見,馬上就讀出了這口青銅水缸其中隱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