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征兵工作結束后,414團在十里八鄉百姓們的注視下,再次踏上了出征的道路。
出發前,王奉特意把朱向文留在了夏家山村。
并當即下達命令,讓其在夏家山村,以及周邊村落招募義勇。
給他們發放槍支。
忙時農耕,閑時訓練。
完全當做一支民兵部隊來培養。
之所以要這么做。
一是可以抵御日軍隨時可能進行的掃蕩,保護附近村落的安全。
雖然王奉領著部隊走了,但他的家底卻留在了那里。
這是一個穩定的根據地大后方,萬萬不能有失。
二則是幫助部隊訓練預備役,以備不時之需。
而對于那些臨時招募來的新兵。
王奉將其打亂重組,安排到了各個班組中。
步兵的訓練,說快也快。
只要四肢健全,長了手指頭能扣動扳機。
給上一把槍,就能拎到戰壕里打仗。
但說慢也很慢。
各種戰斗意識,作戰時與戰友的默契配合,以及復雜的班組戰術。
想要把這些素養訓練起來,則要耗費一些時日。
不過這些對于王奉來講,不是什么大問題。
新兵不會打仗,那就先放在一邊學著。
先從挖掘戰壕,搬運彈藥箱這些體力活開始做起。
把原本這些崗位上的老兵解放出來,投入到一線進行作戰,一樣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經過這一輪的補充之后。
414團的兵力有所提升。
此前在天鎮戰場上,損失了六百余名士兵,這已經相當于損失了一個營的兵力。
當部隊撤到夏家山后,全團僅剩不到一千四百人。
能在一線陣地參戰的士兵,已不足一千人。
在新兵加入后,部隊人數再度來到了一千六百人左右。
同時武器裝備方面,也有了較大的提升。
在原本裝備的四挺馬克沁重機槍的基礎上,又裝備了兩挺繳獲來的日制九二式重機槍。
步槍也都進行了部分換裝,用繳獲來的兩百多支三八式步槍,替換下同等數量的晉造六五式步槍。
其實晉造六五式步槍,就是日本三八式步槍的山寨款。
甚至子彈口徑都是一樣的。
但質量上,受制于制作工藝等問題,落后了許多。
一番補充下,414團的戰斗力基本恢復了巔峰時期。
第二戰區司令部。
一場機密會議正在召開。
能參與這場軍事會議的,皆是閻老西的一眾嫡系親信。
楚溪春站起身,手里拿著一份電報,正是近些日子以來的戰報。
不過要比王奉收到的那份,戰局情況更加詳細。
閻老西坐在首座,面色拉跨著,看起來非常不悅。
“此戰究其原因,過錯皆在李服膺臨陣脫逃,否則我軍定能將日軍圍殲在聚樂堡地區。”
楚溪春念完之后,閻老西率先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