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四處響起,一團三個主力營全部投入戰斗。
山地道路崎嶇狹窄,根本不適合大部隊行進,行軍隊伍拉的很長。
負責進攻21師的日軍約有兩個中隊,在火炮的掩護下,瘋狂沖擊敵軍陣地。
前線打的正火熱,眼看就要突破阻擊陣地,后方卻突然傳來消息。
大隊指揮部和其余部隊遭遇襲擊,部隊被分割成兩段。
我們孤立無援了
“八嘎!撤退!”
無奈之下,日軍只能暫時停止進攻,轉頭側翼后方的友軍部隊。
但21師在后方窮追不舍。
這是一場翻身仗,李仙洲極度重視這場戰役,親自率領一個團的兵力在正面阻擊日軍。
“弟兄們!友軍部隊的支援來了!”
“沖上去,不要讓小鬼子跑掉了!”
為了策應暫一旅所部作戰,李仙洲幾乎要把家底掏空了,將全師的殘余裝備全部集中到這一個團,誓要死死拖住日軍。
噠噠噠!
戰火燒遍了整個半山坡,盲目攻上來的日軍被打的在密林中抱頭鼠竄,全部擁擠在一條狹小的干道上。
一團指揮部。
張虎身處后方,通過望遠鏡時刻觀察戰場形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軍士兵開始展開有效抵抗,機槍小組利用散落的輜重殘骸,以及四處散落的樹干,抵抗住了一團的班組式交替進攻。
急的張虎在后方嗷嗷叫。
“擲彈兵!步兵掩護擲彈兵,把火力點給老子端了!”
一團將近三千余人,全部投入到截擊日軍,此外還有21師的千余名官兵。
倘若四千多人殲滅不了日軍一個千人大隊。
那可真是貽笑大方了。
命令迅速向下傳達,擲彈兵以小組的形式分散行動,在步兵班組的掩護下,一步步靠近日軍陣地。
一個擲彈兵小組,由六人組成。
其中一名發射手,一名彈藥手,以及四名掩護步兵。
采用的武器,是繳獲來的日制八九式擲彈筒。
有效射程五百米。
但為了提高精準度,士兵們通常在距敵百米左右處進行攻擊。
大隊長野口大吾躲在掩體后,微微探出頭,目光所及之處,漫山遍野盡是交替進攻的晉綏軍步兵班。
雖然閻老西在戰前給足了補給,各式武器成批的送往暫一旅。
但王奉仍舊堅持優先使用日制武器。
二團,三團裝備混雜。
而一團作為精銳主力軍,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槍,九二式重機槍。
在輕步兵裝備上,與日軍基本無異。
縱使日軍單兵素質更高,但在絕對的人數優勢面前也于事無補。
野口大吾探出頭,看清了密林中快速運動的擲彈兵。
“攔住他們!快!”
“擲彈兵,反擊!”
野口大吾心弦緊繃到了極致,擲彈筒是日軍的看家本領,他一眼便看出了晉綏軍的意圖。
但為時已晚。
各個擲彈小組紛紛做好準備,開始零零散散的投射。
八九式擲彈筒沒有明確的瞄準器具,只能憑借手感來進行操作。
精銳的日軍擲彈筒老兵,號稱在400米的距離內,命中率高達85%以上。
而一團的擲彈兵則差了些。
往往需要消耗兩三發榴彈,才能端掉日軍一個火力點。
但這已經能對戰局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從空中俯瞰下去,在敵我雙方綿長的阻擊戰線上,掀起一片片爆炸的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