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時。
外面的士兵忙忙碌碌,
王奉坐在指揮部內,瀏覽著第十四集團軍的電報。
在電報中,衛立煌先是對閻老西越權指揮一事表達不滿。
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這位閻長官和南京的委員長一樣,都喜歡對前線部隊進行‘微操’。
經常一桿子插下去,越過各級部隊,直接指揮起團級作戰單位。
到了電報末尾,還有一句話。
【娘子關一線危急,事關山西抗戰大局,不得有失!】
雖然衛立煌很反感越權指揮這等行徑,但這確實是個難得的機會。
但凡是懂點軍事的人,都能明白娘子關一線,對忻口防線,乃至整個山西的重要性。
可在戰前會議上,無論黃紹竑怎樣勸解,閻老西一再堅持不守娘子關。
到最后迫于無奈,只派遣了一支弱旅過去撐撐場面。
更多是在友軍面前做做樣子。
直到18日正午前,不知閻老西是出于面子,亦或是其他原因。
無論黃紹竑如何求援,始終對娘子關防線置之不理。
直到王奉所部進駐晉中之后,腦子里才突然冒出來補防娘子關的想法。
攤上這樣的戰區司令長官誰也沒辦法
現在好不容易松了口,衛立煌便默許了華北戰斗群轉戰娘子關一事。
王奉搖頭嘆息:“真是胡鬧!”
“用做生意的方法來指揮大兵團作戰,和讓士兵們送死有什么區別!”
這話自然指的是閻老西。
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若是在戰爭初期,便在娘子關一線設防,配合石家莊地區的十余萬駐守部隊,雙方合力之下,不說防線固若金湯,至少能拖住一個月的時間。
現在才調華北戰斗群前去補防,和垂死掙扎無異。
郎少華輕輕敲門:“長官?”
王奉微微挑眉:“你來了,過來和你說個事。”
都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在王奉看來,一個正規化的野戰醫院,要比某些將軍值錢。
將野戰醫院塞入華北戰斗群的編制后,系統面板上的數據出現了明顯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傷兵復原率,從原本的微乎其微,變成了15%。
意味著有15%的傷兵,在接受到救治后,能夠恢復到作戰序列中。
其次就是組織度,單單是一個野戰醫院,就給三個團增加了10點組織度。
組織度恢復速率也提升了0.1。
看樣子有了醫院之后,士兵們作戰都英勇了不少。
王奉:“坐,別太拘束。”
郎少華端正坐下。
王奉緩緩道:“目前咱們醫院,一共有多少醫護人員?”
那日衛立煌只說了個具體數字,精確數字他還沒來得及問。
郎少華:“醫生53名,護士287名。”
王奉點點頭,心中暗自想著。
這么多的野戰醫護人員,應付目前的華北戰斗群應該夠用。
但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需要注意。
野戰醫院如此至關重要的機構,不可能親臨前線,必定部署在部隊的大后方。
有很多士兵在送往野戰醫院的途中,因時間過久,導致失血過多最后陣亡的事例比比皆是。
這些士兵如果在傷口得到及時處理的情況下,簡單休整一段時間,其實是能重返戰場的。
如此情況下,戰地急救醫護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
救下來的可不是一名士兵這么簡單。
這可是有戰場經驗的老兵,眼下戰況,只要能在一場戰斗中活下來,那么就可以直接晉升軍官。
少說也是個班長。
基層軍官就是這么一點點培養出來的。
王奉抿了一口茶水:“少華,我打算從軍中抽調出一批士兵,去你們醫院進行培訓。”
“用不上多么深奧的醫學知識,會急救包扎,緊急處理傷口等方法就行。”
郎少華立馬答應下來:“沒問題長官,來多少都可以!”
軍人以服用命令為天職,醫生以救死扶傷為天職。
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而作為軍醫,這兩點都必須遵守。
自打海外留學歸來,轉輾多個部隊。
像王奉這般如此重視野戰醫療的將領,還真是頭一次見。
大多數部隊的野戰醫院,都是為軍官服務。
受制于醫療耗材的稀少,普通士兵中了槍傷,能給包個繃帶已經是仁慈了,絕大多數士兵連醫院都到不了,死了就是死了。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步兵又不是技術性兵種,給把槍就能上戰場。
對于這種上層軍官的漠視,郎少華也不禁時常感嘆:“學醫治不了中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