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國戰。
拼的不是誰兵多將廣,而是背后的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工業產能。
這才是重中之重。
日本吞并山西是大勢所趨,目前來看誰也改變不了。
山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日本參謀部看來是侵華戰爭中的關鍵一環。
況且日本人喜歡鉆牛角尖,投入的沉沒成本越高,越必須要占領山西。
板垣征四郎調離,香月清司上任。
倘若香月清司作戰失利,還會調來新的指揮官。
循環往復,直到取得勝利。
軍隊也是一樣。
第五師團損失過大,還會派遣另外一支師團馳援山西。
一支師團不夠,那就兩支,大不了全華北的日軍傾巢出動。
拿不下山西,華北便毫無價值,始終暴露在國軍的監視之下,形勢危如累卵。
除非有匹敵日本全國的實力,不然就是胳膊拗不過大腿。
王奉皺眉:“太原兵工廠得想個法子握到自己手里.”
這座兵工廠可是整個晉綏軍的造血心臟,放眼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廠。
‘九一八’后閻老西重新執掌山西,將兵工廠分成了好幾個部分,名稱來回變動,看的人眼花繚亂。
‘太原兵工廠’逐漸演變成一個代稱。
生產范圍也從軍械擴張到民用工業品。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
只要過了原始積累的階段,有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后續就好辦多了。
憑借他對‘鋼絲’的理解,現在的科技樹和國策樹尚未解鎖完整。
少了工業選項。
按照系統面板的尿性,估計只有在擁有了工業基礎后,才會逐步開放解鎖。
記憶中,太原兵工廠絕大部分工業設備,到最后都便宜給日本人了。
閻老西在戰前向川陜地區轉運了小型機床1000余部和動力電機200余部,看著很多,實際上僅占了全部財產的2%。
其余的全部資敵了!
王奉皺眉。
所以到底應該怎么獲得太原兵工廠?
偷?騙?還是靠搶?
王奉心里冒出幾個邪惡的想法。
兵工廠可是閻老西心頭肉,不到最后一刻肯定不會放手。
等日軍兵圍太原,真正到放手的時候,也運不出來設備了。
合法途徑不可能,只能靠這種下三流的手段。
王奉心思活泛起來。
記憶中太原失守后,閻老西眾叛親離,被日軍攆到了山旮旯里,日子越過越差,還不如隔壁八路軍。
手里的部隊也銳減嚴重,傅作義率領第35軍去了綏遠,基本上徹底脫離了晉綏軍。
自稱一句綏軍也毫不夸張。
如此一來,閻老西手里的部隊就只剩晉軍,開戰前號稱的三十萬大軍,到最后只剩下三四萬人。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稱號,也名存實亡。
倘若真搶了太原兵工廠,好像閻老西也不會拿自己怎么樣
充其量在背后罵自己兩句竊國賊,不痛不癢的。
常凱申那就更不用提了。
天高皇帝遠,本來也沒指望著中央軍發餉發裝備,有沒有他一個樣。
最近的評論區,烏煙瘴氣啊!
其實你們的每條評論我都認真看過,也感謝各位讀者老爺的鼎力支持。
好評我喜歡看,哈哈哈哈哈!
差評和建議我也有采納。
但是有些評論,一點有價值的建議不發,差評也不說是哪有問題,上來先是一頓污言穢語,罵完了就走了,這個就有點抽象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