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突然有了個二十來歲的小伙子,直接無視資歷,坐到了軍官的位置上,豈能不叫人羨慕。
但羨慕也沒辦法,人家背后是有戰績撐著的。
不說別的,屢戰屢勝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人。
但少壯派之所以被稱作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卡在特殊階段,有骨子干勁。
當初常凱申給王奉嘉獎時,估計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戰功只能占80%,其余的20%,是為了鼓舞人心。
李宗仁回過頭:“跟我來,健生要見見你。”
王奉皺眉。
健生
白崇禧?
前世通讀戰史時,他就覺得麻煩,生于晚清的近代人都取表字,在記人名時一個兩個還好,數量一旦到達兩位數,就有些記不清,
這一世王奉出生時,大清朝已經亡了,為了順應所謂的潮流,即便祖上是官家,仍未取表字。
王奉和趙方遠跟在李宗仁身后,直接插到了隊伍的最前面。
一旁的師長,師參謀見了一句話不說,默默讓開位置。
“李長官,槍號.”
“請您記好,會議結束后按號領槍。”
“下一位!”
輪到了王奉。
“長官,請上交隨身武器。”
王奉摸了摸口袋,他隨身就攜帶了一把勃朗寧m1910手槍,隨行的安全由警衛負責,真要是連警衛都處理不了,就憑借一個人也發揮不了什么作用。
又不是燕雙鷹
“長官,您的槍號是.”
麻利的交完槍后,王奉快走幾步,李宗仁還特意在原地等了他一會兒。
會議室門外。
王奉遇上了料想之外的人物。
——正是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
“德公,此番會議意圖為何啊?”韓復榘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
早在接到會議通知時,他便疑慮叢生,曾派專人趕往徐州長官部請示,是否需要本人與會。
得到李宗仁的親自肯定后,才動身出發。
臨了馬上要進會議室,心中又感覺到了異常。
李宗仁官場老油條了,面不改色,只是露出一抹微笑:“津浦大戰在即,此番委座前來不為別事,專程鼓舞前線眾將士之軍心。”
王奉在身后聽著二人對話,心里暗自思忖。
都說人越老越精,李宗仁這話說的確實沒毛病,常凱申此次召開歸德會議,主要就是為了鼓舞軍心。
但不是用演講,或者是賞賜,而是要用你韓復榘的項上人頭來祭旗,震懾眾軍。
誰再敢出工不出力,就是這個下場!
得到李宗仁的再三保證后,韓復榘放下戒心:“好委座親臨前線鼓舞軍心如此甚好。”
進入會議室后,李宗仁徑直走到最前面。
“健生,好久不見!”
白崇禧聞聲轉過頭,臉上欣喜:“德公!”
二人在廣西合作十余年,生死與共,留下了‘李白實乃一人’的佳話。
老友重逢,一番寒暄后,白崇禧留意到了身后之人:“這位是?”
李宗仁轉身介紹道:“王奉!”
白崇禧:“原來如此,第五戰區有如此猛將,看來津浦之戰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