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士兵素質上,真正跨入到精銳行列。
拂曉時分。
王奉正要吃早飯。
走到桌子前,將上面的作戰地圖掀開,從大衣兜里掏出一把勺子,隨便在身上抹了一把,就當是清洗過了。
為了能更好的獲取戰場視野,他直接將指揮部安設在交戰一線,距離池河不過五百米。
一線吃不到什么好的,作為全軍長官,只開了一盒繳獲過來的日本行軍罐頭。
比起其他同僚,確實差了很多。
1935年,南京軍政部曾下發過國軍伙食標準。
——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干菜2兩、咸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
這還是普通士兵,軍官的伙食標準更高。
聽著挺不錯,其實就是扯淡。
反正王奉當初是沒吃這么好過。
這樣的伙食標準,僅局限于中央軍嫡系,調整師,或者教導團。
普通部隊,和地方軍閥部隊的兵,能有口米飯吃就已經很不錯了。
眼下剛開戰沒多久,國軍的后勤體系已經要撐不住了。
在徐州逗留的一天,各部隊都駐扎在城郊,王奉曾親眼見過川軍部隊的伙食。
總的來講就一句話,找到什么吃什么,不餓死就行。
以至于后來,八路軍戰士的身體素質,要優于絕大部分國軍士兵。
趙方遠快步走近,宋文杰不在,他這個總參謀長,比軍事主官還要忙。
王奉好歹有時間坐下來吃口飯,趙方遠拿著塊餅子邊走邊吃。
“長官,31軍來報!”
“念!”
“近期日寇活動頻繁,據可靠情報,已向明光地區大幅增兵,17日夜,日軍以優勢兵力,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進攻明光城,我部暫避其鋒芒,將主力部隊轉入馬崗、梁山一帶。”
王奉手中的勺子一頓,立馬展開桌上的地圖。
日軍已經占據明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對池河西岸發動攻擊。
真正的阻擊戰要開始了!
“戰防炮部署下去了嗎?”
趙方遠:“已經部署完畢了,士兵基本熟練了操縱方式。”
王奉再三叮囑:“所有戰防炮分散隱蔽布置在陣地側后方,不要放到最前面。”
理論上講,這款德國戰防炮的最大射程,在四公里左右。
但這是一款反裝甲武器,動能會隨著飛行距離的增加逐漸削弱,就算有光學瞄具,也沒有誰會傻傻的卡著極限射程使用。
通常來講,德制37mm戰防炮,在五百米上能擊穿48毫米的垂直裝甲。
顯然就憑日軍孱弱的超輕型坦克,在戰防炮面前和紙盒子沒區別。
可以再往后放一點。
趙方遠心中暗自記下。
戰防炮對于中國軍隊來說,是個稀罕玩意,只能在少數中央軍精銳部隊中見到。
具體的操作戰術,尚屬一片空白。
1月23日拂曉。
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士兵窩在戰壕內,握緊槍支的雙手凍得通紅,只能不停地搓手掌,向手心里吹熱氣,才能勉強保障關節正常活動。
王奉裹緊毛領子大衣,緩緩走出指揮部,陣陣寒風吹過,大衣領口的絨毛輕輕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