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
后方指揮部。
微弱的燈光下,王奉皺著眉頭來回踱步。
低頭看了眼手表。
行動已開始了一個半小時。
受限于補給情況,軍用電臺只裝備到了大隊(營級),而行動是以支隊(連級)為基本單位。
消息匯報上來需要時間。
謝爾蓋走過來:“長官,日軍指揮部發現了我軍蹤跡,目前池河一線,敵軍有收縮趨勢。”
王奉點點頭,對此并不驚訝。
如此規模的迂回穿插,瞞不了多久,被發現是遲早的事。
“三大隊抵達預定地點了嗎?”
謝爾蓋應了一聲:“十五分鐘前發來電報,正在構筑阻擊陣地。”
王奉追問道:“一大隊情況怎么樣?”
謝爾蓋:“還在和日軍鏖戰,戰斗應該能持續到天亮。”
王奉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
茶還是在池河西岸泡的,過去好幾個小時后,早就涼透了。
倒不是他喜歡喝茶,主要是提神醒腦。
使用三維立體作戰地圖,熬夜指揮作戰等,對精力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戰場上彌漫的硝煙一直使神經緊繃,后半夜還沒有睡意。
但能明顯感覺到思維遲鈍了不少。
“前線打的熱鬧,咱們也該挪挪地方了!”
王奉指著地圖上的一個點:“傳令下去,指揮部向前移動八百米,到這個地方!”
謝爾蓋瞟了眼:“是!”
之所以要頻繁的移動指揮部,為的還是能調整地圖探測范圍。
目前以他為中心,方圓十公里內,還沒發現日軍指揮部。
但他估計,快要接近目標了。
已經時常能在地圖邊界,發現大量傳令兵活動。
王奉要找的不是前線大隊指揮部,而是后方的聯隊,甚至旅團指揮部。
此戰不在于殺多少鬼子。
這沒意義。
京滬線上的的日軍,快要接近十萬之眾,殺不完的。
奪取補給是為了己方持續作戰,想要暫時消除日軍對池河、蚌埠的威脅,必須要搞掉幾個鬼子大官。
端掉指揮中樞。
就像南懷化村之戰,摧毀第9旅團指揮部一般。
雖然在失去指揮后,剩下的兩支聯隊作戰同樣勇猛,最終硬生生殺出重圍
但不能說明此舉并無意義。
池河沿線的戰斗暫時停歇。
渡河作戰的日軍收到命令,調轉槍頭返回后方支援,
吳光勝肩膀中彈,好在并未傷到骨頭,由野戰醫生包扎好后,繼續親臨一線指揮。
“參謀長,小鬼子撤了!”
趙方遠聞言大喜,立刻跑到觀察孔旁,舉起望遠鏡。
鏡筒內,日軍陣型井然有序,邊打邊撤,顯然并不是潰退。
“看來長官那邊開始行動了!”
吳光勝作為副兵團長,知曉今夜的計劃,上前一步提出建議:“參謀長,咱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策應一下長官?”
雖然是副兵團長,但在作戰指揮,戰術眼光上要強于張虎。
二人的強項不同。
張虎擅長鼓舞軍心,調動士氣,以及組織練兵等。
是部隊的精神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