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不過寥寥幾公里的距離
聽了這話,劉士毅眉頭皺的更緊。
三萬人合圍五千人。
若是再能讓日軍跑出去,那可真是貽笑大方了。
但硬實力擺在那里,打不穿就是打不穿,沒有更好的辦法。
和第26旅團不同。
眼前日軍雖然也只有一個旅團的兵力,但卻有整個師團,成體系的支援部隊做保障。
光是在火炮數量上,就足以抹平巨大的兵力差距。
劉士毅心中憤慨,面對武器差距帶來的無力感,讓他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要是像王奉一樣,手里有幾門大口徑榴彈炮,打仗就容易多了。
華北戰斗群的那四門九一式榴彈炮,他曾看過一眼。
在他印象里。
黑夜中,粗壯的炮管斜指天空,光是看上去,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威懾力。
可把他羨慕壞了。
桂軍的兵工廠,在規模和制造能力上,比不了太原,金陵,漢陽等大型工廠。
雖然數量不少,管理體系完善。
但僅能生產一些步槍,輕重機槍等。
參謀長:“長官您看.是不是要調動預備役支援一下。”
劉士毅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電告莫德宏,從138師抽調兩個旅,支援131師!”
“半個小時!我只給他們半個小時!”
“封不上口子,寧可死在戰場上,也別回來見我!”
仗打到這個地步,雙方誰退后一步,都會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再苦再難,也要咬著牙撐下去!
參謀長腳跟合攏,敬了個禮:“是!”
第138師作為預備部隊,接到命令后迅速調動,兩個旅呈鉗型,從外圍向日軍后方穿插。
第31軍戰況激烈。
遠在利辛的王奉,也收到了來自劉士毅的戰報。
乍眼一看,王奉不禁有些意外。
看來大家都學聰明了,知道利用地形,和日軍進行戰術上的博弈。
不管戰術成不成熟,這種主觀能動性,倒是難得可貴。
抗戰初期,基本上各部隊所執行的戰術,都是一股腦的防御。
構筑陣地,防御.后撤,構筑陣地,再防御。
呆板的很!
就連一戰時期的歐洲戰場上,各國都在絞盡腦汁,尋找試圖能打破埑壕戰僵局的辦法。
步兵穿插作戰的巔峰,就誕生在那個時期。
趙方遠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長官,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第31軍不能吃掉第十三師團,也能吸引第十八師團回援。”
王奉點了點頭。
但光是這點,還不夠。
這場戰役的日軍主力,是整裝待發的第十八師團。
雖然在作戰序列上,不是老牌甲種師團。
但也相差無幾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甲種師團還要強大。
例如坦克部隊。
謝爾蓋的調查結果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