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麾下的戰斗群,滿打滿算兩三萬人,就一個野戰醫院。
醫療資源相當緊張。
王奉心里嘀咕著:“看來得培養專門的技能人才了”
“要不.在長治軍校增設一個野戰急救科?”
眾所周知,一名合格的醫生,培養周期很長。
就算醫療兵不用學的那么面面俱到,但在最快情況下,也得一年左右的時間培訓,才能順利畢業。
百年教育,還真不是說說笑的。
想到這,王奉不禁有些無奈。
抗戰之前,以常凱申為首的國民政府,統治著中國大半數區域,也曾搞過不少發展工業,發展經濟的措施。
1927-1937年,美其名曰“黃金十年”
口號喊得挺響亮,但背后的實際效果,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
微薄的軍事,民用工業,有一大半還是清朝時期傳承下來的。
例如漢陽兵工廠,金陵兵工廠等,其規模也僅維持在清政府時期的水平。
不上不下,差不了多少。
可不要以為十年的時間很短。
孱弱的蘇聯,能在十年時間內完成兩個“五年計劃”,直接躍升為世界工業強國。
就算民國底子差,效果有蘇聯的十分之一也好。
可惜并沒有
只能說不開倒車,就已經很不錯了。
其中具體的原因,王奉也不愿意深究,倒是長治地區的兵工廠,產量一天比一天高。
馬上又能解鎖新的工業國策了!
思緒回到戰場上。
日軍野戰醫院最珍貴的資源,便是各類急救藥品。
郎少華不止一次和他抱怨過藥品緊缺的事,但他也沒辦法。
這東西國內根本無法自主生產,想要用藥,只能從歐美等國進口。
經過買辦階級一倒手,價格翻了數倍不止。
在一般的國軍部隊中,就算是連排級軍官,也不一定能用得上高檔西藥。
俯瞰視角內。
紅旗一兵團突破第一道防線后,繼續向日軍縱深處穿插。
之前的只能算是開胃小菜,熱場子用的,到了這,才算正式與日軍交上手。
鬼子的后勤輜重兵,以補給站為據點,堆疊沙袋構建臨時陣地,進行頑強抵抗。
處理起來需要一些時間,但并不棘手。
這時,鄭振中走了進來。
“長官!”
王奉意識回到現實世界:“我給你幾個坐標,立刻進行精準打擊!”
“每個坐標只需要炮擊一輪,炮彈不多了,都給我省著點用!”
一聽是戰斗任務,鄭振中立馬來了精神,腳跟合攏,敬了個禮:“我部隨時準備戰斗!”
王奉點了點頭,掏出一張草紙,上面提前寫好了幾個坐標點。
無一例外,都是鬼子的指揮所。
小到大隊,大到聯隊,反正是能觀測到的,王奉都一一寫在了上面。
至于第十八師團的總指揮所,時間緊迫,他還沒有發現。
但這些已經夠了。
一旦命令執行,相當于砍掉了第十八師團的四肢,像個人彘一樣,就留了個腦袋,除了能干瞪眼睛著急之外,沒有任何用處。
發出再多的作戰指令,也毫無用處,普通士兵也接收不到一點,在與上級失聯的情況下,只能各自為戰。
鄭振中領了命令,立刻離開指揮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