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錄考核是王奉定下的。
一共分為三大類。
學識,體能,思政。
主要重點放在思想政治上,會識字就行,體能方面,只要不是病秧子,基本都能錄取。
大不了入學之后再練。
寬進嚴出,要是不合格,再勸退也不遲。
至于別的方面,他不是常凱申,長治軍校也不是黃埔軍校。
常凱申對骨骼清奇,面相端正的學生心生好感,而對那些長得低于審美標準的歪瓜裂棗很不看好。
就算是入了學,畢了業之后,也得不到重用。
長治軍校就沒那么多奇怪的條條框框,又不是選美,一切以成績說話。
王奉掂量著厚厚的花名冊:“這事辦的不錯,給宋文杰發報,給他記上一功。”
“這批軍校生好好培養,多有點心,往后這都是咱們的中層骨干!”
趙方遠:“長官,有些軍隊中的弟兄也想進去深造一下,這?”
王奉皺眉:“等徐州戰事結束后,再分批次安排入學,先讓弟兄們等一等!”
趙方遠:“明白!”
王奉轉而問起另一件事:“現在徐北戰況,發展到哪一步了?”
這場圍殲戰抽調了這么多精銳兵力,進展速度非常快,滿打滿算就用了一周左右的時間,應該不會對北方戰局造成太大影響。
趙方遠答復說:“目前日軍尚未趕至臨沂,但龐炳勛將軍的第三兵團,已經進駐臨沂城郊,做好了戰斗準備。”
“五個團的兵力,硬抗日軍兩個師團在下看來贏面不是很大。”
“第五戰區長官部來電,要求我等簡單修整后,迅速趕回徐州,將此地的防御交給第57軍。”
王奉應了一聲:“既然如此,傳令下去,快速打掃戰場,明天拂曉準時啟程。”
2月13日,正午。
徐州南部重鎮,宿縣。
大軍浩蕩開進城中。
主干道上,已經擠滿了歡迎軍隊入城的百姓。
街邊甚至拉起了彩色布條,熙熙攘攘的人群,簡直比過年還要熱鬧。
第五戰區收到淮北大捷的消息后,立刻通電全國。
一時間舉國震動,街頭巷尾都能聽見有人談論這場戰斗。
殲滅日軍三萬余人,被各路報社媒體稱為,自京滬抗戰后的首場大捷。
振奮國人!
“俺家新下的雞蛋,王長官拿回去嘗嘗!”
“哎哎哎,還有這個!別走啊!”
“長官,你看我家著姑娘,今年也十八了.”
沿途百姓自覺讓出一條道路,手中拿著準備好的物品,想要塞進路過士兵的手中。
王奉騎在白馬上,走在入城軍隊的最前頭,享受著人生難得的高光時刻。
這就是勝利的感覺嗎?
還真是挺爽的。
趙方遠縱馬來到身旁,皺起眉頭:“長官,老鄉們太熱情了,送的這些東西,收還是不收?”
王奉握緊馬韁,想了想:“告訴弟兄們,都收下吧。”
“這場戰斗說到底,并非我一人之功,全賴弟兄們奮不顧身,敢于拼命。”
“犧牲弟兄們的撫恤金,準備的怎么樣了?”
趙方遠點點頭:“已經派人將具體的花名冊送往后方了。”
“長官,如此招搖過市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
王奉笑了笑,反問道:“你覺得現在國內,最缺的是什么?”
“是信心,與日寇決一死戰的信心!”
“有一些報社,媒體在主和派的影響下,還在宣揚亡國滅種論!戰斗不僅僅在前線,輿論,民眾的主觀意識也同樣至關重要!”
“若是連百姓都對戰爭持悲觀態度,認定了日本會全面占領中國,那這場戰爭,也沒有在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倒不是他想張揚,戰爭時期,要把握好臺前和幕后之間的關系。
從前默默無聞沒關系,那會兒取得的戰果也不夠振奮。
殲滅個幾個聯隊日軍,難撼大局。
但現在不同了,眼下華中派遣軍被徹底打疼了,再也抽調不出多余的兵力繼續北進。
到了該大肆宣揚的時刻了!
一味的在后面躲著,搞不好某些報社媒體,又該發表些逆天言論。
趙方遠好像聽懂了一些:“原來如此.”
王奉手中揮舞著馬鞭:“傳令各部隊,加速行進,快速通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