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在強有力的國策加持下,后方的工業規模,已經增長到了【0.1】
系數的最大作用,就是用來反應現狀。
從每日的生產清單上,就能窺見一二。
解鎖了兩個國策,將命令傳達下去后,王奉也來了困意,不知不覺間就睡了過去。
長治。
第一機床廠。
即便已經到了凌晨,但窯洞工廠內依舊燈火通明。
現在的廠區規模,照比王奉剛離開時,足足大了一倍。
窯洞不能挖的太大,無奈之下,只能建設第二分廠。
此刻一分廠內。
總工程師孫祖華正趴在機器上細細研究。
幾名工人圍在一旁,眼神中滿是期待。
“總工,這機器能用嗎?”
“怎么樣?”
孫祖華直起身子,點了點頭:“應該是沒什么大問題,等明天拉到彈藥廠去試一試。”
他口中所說的彈藥廠,就是原第一子彈廠。
現在搞出了火炮技術,雖然只有一戰時期的水平,但王奉還是下達了盡快投產的命令。
新的火炮廠正在組建,生產炮彈的任務,落到了經驗豐富的第一子彈廠上。
既然不光生產子彈了,那就索性改個名字,進行重新編組。
長治第一彈藥廠,便由此誕生。
幾名工人們歡呼雀躍:“還真沒想到,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能把炮彈的生產線搞出來!”
“哈困死我了,這三天我就睡了四個小時。”
“我也沒好到哪去,這兩天眼睛都沒合,不過好歹算是搞出來了!”
孫祖華也滿眼疲倦。
高效率生產的背后,一定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時間。
“這些日子大家辛苦了,等一會兒維護完了設備,就先回去休息吧!”孫祖華轉動一下腰部,大事落定,心中也松了一口氣。
第一機床廠的產能很高,所有的設備都是嶄新的名貴貨。
從西門子公司引進的大批設備,主要都安裝到了機床廠。
其余各廠,使用的都是機床廠自主生產出來的機器。
工人們點了點頭。
“總工,這臺設備要是真能成的話,產量能達到多少?”
一名工人好奇問道。
他只參與了設備的調試工作,不是主要的設計人員。
孫祖華皺眉,心中大概估摸著:“生產105毫米榴彈的話一天大概能有個十來枚吧!”
提問的工人點了點頭。
一枚105榴彈,重量大概在20-30公斤左右。
若是按照一天十枚計算的話,就是將近300公斤炮彈。
孫祖華:“具體還要看化學廠那邊,底火不夠的話,想生產也生產不了。”
火炮技術研發出來之后,順帶著連生產線的技術也搞了出來。
萬事開頭難。
搞定了第一條生產線后,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按照現在第一機床廠的產能,在不搞資源傾斜,保證穩定供應的情況下,一周的時間,就能造出這樣一條生產線。
看著產量很大。
但距離大型兵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得漢陽兵工廠,早在1917年,就能做到日產槍彈20萬發,炮彈2000多枚。
數據可能有些夸大,受社會政局影響,很難做到穩定生產,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中國第一兵工廠的雄厚實力。
孫祖華:“你們先在這維護設備,我先回去休息了,明天上午還有課要上。”
技工學堂辦起來了,但缺少專業的教師。
無奈之下,只能抽調工廠里的工程師去學堂干兼職。
反正也不教什么高深的東西,理論課很少,一切還是以實踐為主。
現在制約兵工廠發展的,除了工業設備以外,就是工人數量。
產量再高的設備,也需要工人去操作。
現在各個工廠的在職工人,基本上都是身兼數職,12小時工作制,兩班來回倒。
真正做到了人停機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