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回過神,走下吉普車。
各縱隊軍官皆在此等候。
“長官好!”
王奉笑了笑,象征性的回禮。
張虎在前方引導:“長官,您的總指揮所在這!”
一行人向前方走去。
掀開營帳門簾,王奉抬眼向里面望去。
宏觀,微觀作戰地圖,桌椅板凳一應俱全,邊上還有一張床,用作疲倦時休息。
張虎遞上來一個小冊子:“長官,這是最近一批后方運抵開封的補給明細!”
王奉坐在椅子上,接過后掃視一眼,隨后看向趙方遠:“從三月中旬開始,我部便進行擴編和重組,目前情況怎么樣了?”
自己通過系統面板,可以將部隊情況一覽無余。
但其他軍官就沒這本事了。
大戰在即,鼓舞人心的最好辦法,就是展示力量。
讓弟兄們知道,背后有槍,有彈,有炮,有糧,不用擔心補給問題,上去干就好了!
趙方遠上前,將心中早就打好的腹稿念出:“截止目前,我部編練了三個山地縱隊,五個野戰縱隊,還有一個炮兵縱隊。”
“一線參戰部隊人數達到140k,算上預備役士兵,我部規模達到了180k。”
一邊說著,一邊從兜里掏出草紙。
“武器儲備方面,目前我部裝備了約二十萬支步槍,其中約有四萬支自產二四式步槍,六萬支繳獲來的日制三八式步槍,十萬支中正式,漢陽造等國產步槍。”
“九二式重機槍182挺,大正三年式輕機槍356挺,馬克沁重機槍197挺,捷克式輕機槍234挺,長治1938型重機槍40挺,輕機槍80挺,防空機槍4架。”
“總計數,重機槍419挺,輕機槍670挺。”
“至于火炮,目前一縱,二縱,三縱,四縱全面換裝自產二七式火炮,共計96門,剩下四個縱隊,裝備日制九四式山炮,以及九二式步兵炮。”
“重炮縱隊,下轄四個重炮營,四個步兵營。”
“總共裝備九二式105毫米榴彈炮21門,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兩門!”
王奉點了點頭。
原本華北戰斗群時期,部隊清一色的三八式,其中摻雜少量的二四式步槍。
但奈何部隊擴張速度太快,收編了第51,59后,不可避免的夾雜其他槍械。
臨沂戰役結束后,部隊規模更是從70k,一路擴張到了180k。
足足翻了兩倍有余!
工業產能跟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有槍就先對付用著,總比大刀長毛紅纓槍好!
麾下這八個縱隊,實力高低排的也很明白。
一縱,二縱,三縱,四縱,都是由戰斗群兵團改編而來,士兵素質最高,武器裝備最好,是野戰攻堅主力。
五縱,六縱由原第59改編而來,作戰能力,武器裝備尚可,必要時也可替換主力部隊,執行攻堅任務。
原第51,122改編為七縱,八縱。
作戰定位也很明了,非主力填線部隊。
倒不是他故意冷落,疏遠這兩支縱隊,奈何實在沒辦法。
任何一支軍隊,哪怕是常凱申最引以為豪的德械調整師,下轄的幾個團中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總會有最強和最弱的區別。
雖然七縱,八縱在守備軍中不起眼,但若隨便拎出去一個,恐怕實際作戰能力,要和湯恩伯的精銳師旗鼓相當。
王奉:“彈藥儲備呢?”
趙方遠:“當前我部儲備各類子彈多達兩千五百萬發,手榴彈五十萬枚,75毫米高爆彈4000發,105毫米榴彈214發,150毫米榴彈24發。”
“隨軍糧草攜帶量超三百五十噸,足以供應一月所需!”
王奉連連點頭:“不錯不錯!”
肥的很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彈藥儲備量有些少。
但眼下位于開封,相比徐州,距離長治更近,只要能守好隴海線,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補給從后方運來。
根本不用過多擔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