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手收到消息,立刻揚起手中的信號旗:“第一炮組各就位!”
“三!”
“二!”
“一!”
“放!”
“轟——!”
震天響的炮聲響徹原野,三門九一式105毫米榴彈炮開火,巨大的后坐力令炮身一震,揚起滾滾沙塵。
“第二炮組各就位!”
另一名旗手吹了聲哨子,接過發令棒。
——————
城內。
以逸待勞的鬼子兵窩在掩體后,昏昏欲睡之際,一陣悶響從耳邊傳來。
“納尼?什么聲音?”
“是支那軍隊開炮了!準備戰斗!”
原野上樹木稀少,二十余門105毫米以上榴彈炮,七十二門75毫米野戰炮幾乎同時開火,聲音很輕易便傳進了城內。
“八嘎!”
“防御!防御!”
鬼子兵反應迅速,炮聲響起的第一時間,便進入了戰斗狀態。
爆炸聲傳入耳朵,一聲接著一聲,綿延不絕。
“總攻!”
“支那人發起了總攻!”
鬼子軍官倉促大喊,這種規模的炮擊,除了總攻以外,他想不出來其他原因。
如果從高空俯瞰下去,會發現整個碭山縣城,此刻大半都被爆炸產生的火光和煙塵籠罩。
王奉抄起電話:“炮擊不要停!給我繼續打!”
想要讓毒氣彈殉爆,可不是件容易事。
他能想到的,日本工程師同樣能想到。
毒氣彈的原理很簡單,為了確保安全,大部分的毒氣常溫狀態下是固體,并不會擴散毒性。
靠炮彈觸地的一瞬間點燃火藥,戰斗部迅速升溫,固體毒氣在高溫狀態下氣化,從而揮發出去。
這就導致整個彈體內,除了底部的發射藥外,實際裝載的火藥數量很少。
必須要經過多輪炮擊,才能提高殉爆效率。
俯瞰視角內。
王奉操作系統面板,將毒氣渲染上顏色,以將其和原本的煙塵區分開。
將視角拉進。
已有幾處陣地上升起了陣陣青煙。
意識到不對勁的鬼子兵開始騷亂,爭相搶奪防毒面具。
“八嘎!”
“那是我的!快給我!”
“咳咳咳!”
吸入赤劑的鬼子兵劇烈咳嗽,短短十余秒便說不出話來,在地上扭曲掙扎。
看到這一幕,王奉嘴角微微上揚。
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日軍的后勤準備也不是特別充分,防毒面具做不到人手一個。
連續觀察了幾個陣地后,王奉大膽推測。
一支滿編三萬人的甲種師團,實際裝備的防毒面具數量,只有8000—9000套。
越來越多的鬼子兵中毒,倒在地上痛苦掙扎,臉咳得通紅,仿佛下一秒就要把內臟噴出來。
“八”
“咳咳咳——!”
有些鬼子兵受不了喉嚨處的疼痛,把手塞到嗓子眼里撓一撓。
這樣做毫無意義,只會帶出來一灘不明的半渾濁液體。
炮擊還在繼續。
速射炮的發揮出優勢,王奉也不再小氣,把所有炮彈都拉到了陣地上,想要借此一舉擊潰第十六師團。
視角范圍內。
日軍野戰炮聯隊反應過來,想要予以還擊,但大黑天的,伸手不見五指,測量手段受限。
只能在一旁干著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