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拉出椅子坐了上去:“戰斗情況如何,大致說一說。”
郝凌飛:“是!”
說罷,他走向大掛圖旁,拿出指揮棒:“當前戰線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由我軍的七個營構成的正面戰場,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二的戰線。”
“其次是友軍第47軍,主要在我軍的右翼,雖然是側翼戰線,但日軍敏銳的發現了我們的防線漏洞,將主要的進攻火力,都聚焦到第47軍方面。”
“第三道戰線,就是由八路軍386旅和我部游擊隊組成的敵后戰線。”
王奉挑了挑眉毛:“敵后戰場,還有咱們的人?”
郝凌飛點點頭:“兩天之前,三支敵后游擊大隊從正太線趕來,配合386旅打了幾次突擊戰,效果非常不錯。”
王奉點點頭。
敵后游擊隊,應該是朱向文的部隊。
郝凌飛繼續說:“兩位長官,當前我們最主要的問題是,第47軍由于裝備陳舊,士兵缺乏嚴格訓練,戰斗力低下,側翼的漏洞太大,已無法有效配合我軍主力進行作戰。”
王奉嘆了口氣。
第47軍的問題確實復雜。
太原陷落,晉綏軍敗走晉南,就意味著山西在正面戰場上的抗戰已經進入了尾聲,各軍級部隊要么編入了衛立煌麾下,要么被調到了第五戰區,參與徐州會戰。
例如鄧錫侯的第二十二集團軍。
李家鈺的第47軍也隸屬于這支部隊。
但第二十二集團軍轉至徐州時,長治正在抗擊日軍的首次進攻,雙方已經打成了狗腦子,這個時候撤兵顯然不現實。
情況再急,也得等打完了仗再說。
于是第47軍就暫時留在了長治。
命運多舛。
長治抗戰結束后,第47軍損失較大,無力轉向徐州,只能暫時留在長治,恰逢此時四川政局出現變故,軍閥劉湘突然離世,鄧錫侯回到四川主持政務。
集團軍司令暫時由孫震擔任。
當時正處于保衛滕縣的關鍵時期。
等戰斗結束之后,第47軍已經休整的差不多了,由于自己暗中招攬了王銘章,紙包不住火,此事被常凱申知曉后,直接撥動了他的敏感神經。
共同作戰幾天的王銘章都能被招攬。
那駐留長治這么久的第47軍呢?
前不久的控訴李家鈺通匪一事,就是在暗中試探自己的態度。
結果也顯而易見。
這對李家鈺來說就是個必死局,他在常凱申眼中已經成了棄子。
反正就是一個川軍將領,又不是黃埔嫡系,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也不少。
自己不出手相救,那通“匪”的罪名就坐實了,在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李家鈺倒不會受到特別嚴重的懲罰,甚至不會有書面意義上的罪名。
但被穿小鞋,明升暗降是逃不了了。
這對一個愛國的抗日將領來講,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若是出手救了。
在常凱申的心里又會被劃歸到“新晉系”的黨羽。
軍長的位置能保住。
但軍費就不用想了。
一支部隊領不到軍費,又缺乏充足的預備隊,戰斗力可想而知。
反正橫豎都是一個“死”,這種程度的傾軋,選擇權已經不在李家鈺自己的手上了。
王奉索性就出手幫了一下,暫時保住了第47軍,并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經費保障。
趙方遠:“長官,要不咱們收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