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遠:“您的意思是重慶政府可能會對您.”
王奉搖搖頭:“那倒不會,我又不是孤身一人前往,有張虎和一縱同行,先不說常凱申敢不敢動這個心思,就算真有異心,也得掂量掂量!”
“等我走之后,部隊之事暫時交由你和宋文杰處理,你們二人要通力合作,為之后的會戰做準備。”
趙方遠有些不舍:“長官,后方之事有宋文杰一人便可,重慶之行,還是我陪您一起去吧!”
王奉擺了擺手:“我在長治還有別的計劃,此事事關重大,由宋文杰一人來執行,我放心不下,你留下來幫助他。”
趙方遠疑惑的問:“長官,是什么事?”
王奉看了眼窗外:“方遠,你知道為什么我們國家始終得不到大規模的發展嗎?”
“這”趙方遠皺眉,“是因為列強欺壓內部統治腐敗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王奉:“都不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要歸結于內部,官僚的原因或許存在,但想要根治,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官僚上。”
“我接手長治后,和黃紹竑聯手,進行了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行政官僚徹底換了一批,制度體系也進行了修補,目前看上去很有成效,但始終達不到我心里的預期。”
趙方遠心中的疑惑更甚。
“長官,目前長治已經成了國內數一數二的重工業基地,或許我們只需要再過一段時間.”
王奉搖搖頭,并沒有多說什么。
趙方遠沒見過真正的繁華,自然會對現狀十分滿意。
他所謂的繁華,并不是經濟上的繁華,而是制度,文化,乃至人民思想的繁華。
王奉也不賣官司,直截了當的說:“滿清滅亡了27年,亦或者說封建王朝滅亡了27年,但目前我們國家的底層老百姓的思想,還是沒有得到轉變。”
“民族的劣根性還在,根本無法真正的組織起來,他們勞動的原因,也不過是為了最基礎的待遇,就像參軍一樣,你還記得最開始,日本打過了平津,城里的部分先進分子已經喊起了救亡圖存的口號,但最廣大的農村百姓,還不知道日本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他們參軍的初衷,也不過是為了填報肚子。”
趙方遠點點頭。
好像確實是這樣的。
王奉轉過身:“你聽說過魯迅嗎?”
“周樹人。”
趙方遠皺眉想了想:“好像聽說過應該是個文學家。”
王奉:“你沒事的時候可以去集市上買幾本他的書看看,興許就能明白不少。”
“繼續說回剛才的話題,百姓只注重最基礎的待遇,缺乏長遠的目標規劃,得過且過,只注重現在而不去放眼未來,生存邏輯固化,這是最大的問題!”
“受制于封建殘存思想,他們習慣給自己找一個“主人”.只有徹底改變這種民族性,國家才有快速發展的可能。”
趙方遠:“長官,你需要我做什么?”
王奉:“經濟是一切的基礎,你也看到了,我走之后,合作開發鹽池的事情必須盡快落實下去,我們要賺夠充足的軍費,還有濮陽和菏澤,一定要盡快開發起來,可以適當多勻出一部分生產力到民用工業上。”
“剩下的就是思想,教育是根基,我們不能只辦大學,基礎教育必須要跟上,還有基層,我已經和黃紹竑打好招呼了,我們的行政體系,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必須要滲透到基層農村去.”
“這些事光靠宋文杰一人肯定忙不過來,你留下來幫他,至于重慶一事,我自有把握,常凱申非但不能動我,恐怕還得好好供著我。”
“等到時候武漢戰端一開,他自會把我重新調到前線。”
趙方遠敬了個禮:“是!”
“后方諸事,還請長官放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