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人小子開采完稀有金屬后,會將礦床改造成儲備資源的倉庫,實現礦區和儲備區依次建設的局面。
地下5公里到20公里為工業區和能源區。
技師小子會打造超臨界流體驅動渦輪,來從軟流層提取熱量,并用碳化硅管道轉變為電能和余熱。
碳化硅這種材料可以直接把熱量轉化為電能,發電效率與傳統的煤電相當。
由此帶來的龐大電能將用于獸人工業的生產建設。
從碳化硅上不難看出,人類帝國的發電技術和獸人的存在明顯差別。
人類帝國普遍采用等離子反應爐作為帝國世界的電能來源,這是一種集中式供能方案。
獸人與此大不相同,他們采用的分布式供能方案,也就是把產出電能的碳化硅管道均勻地分布在巨石的每個角落里。
兩種發電技術各有優劣。
人類帝國的發電技術見效快,工程建設周期短,只要有等離子反應爐和電網就能供電。
獸人的發電技術建立在極其漫長的基礎建設上,通常以十年作為起步。
不過在第一片碳化硅電網鋪設完畢前,帕魯星球的電能來源依舊是等離子反應爐。
靠近地表的300米土壤為隔絕掃描信號的天然屏障,不做開發和利用。
300米以下,5公里以上區域為立體化戰備區。
戰備區里的所有軍事設施,都能升到地表進行使用。
這些軍事設施包括:
移動式電磁炮陣列,用于攔截高超音速武器和大氣飛行器的攻擊;
納米沙暴發生器,用于制造遮天蔽日的狂沙,砂礫由碳化鎢顆粒構成,既能癱瘓各類掃描設備的光學模塊,又可以通過狂沙描繪隱形事物的輪廓,再通過找東東器進行捕捉;
分布式導彈發射井與激光陣列,用于摧毀平流層以下的小型飛行器,例如低空無人機群。
在地下5公里的地方,有一層厚度為100米的巖漿護城河,用人造巖漿制作而成。
這種覆蓋整顆星球的巖漿護城河能提供動能緩沖,防止立體化戰備區因軌道轟炸而坍塌,同時也能將地下5公里以下的區域與地面完全隔開。
除了以上這些設施以外,還有橫向溝通不同豎井的軌道列車,以及由豎井加速和發射的地對空炮彈。
炮彈分為集群式和重炮式兩種,前者可在近地面軌道和太空中分散成無數彈頭,制造覆蓋范圍極廣的防空網,后者注重一對一的殺傷力,僅憑自身質量即可碾壓戰列艦以下艦船的虛空盾。
等巨石建造完畢,哪怕人類帝國用旋風魚雷來洗地,李諾也不帶怕的。
當然啦,這么牛逼的太空堡壘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擁有雛形。
李諾算了下,10年內能夠把建造進度拉到30%的樣子。
彼時的帕魯星球,將具備應對旋風魚雷持續轟擊的能力。
30年后,建造進度達到90%,巨石會擁有引力波武器,到時候來多少敵人死多少,不存在天敵的說法。
在那種局面下,有能力從正面摧毀巨石的,有且只有從本地太陽系外發動的超視距打擊。
這種恐怖的遠程打擊能力,在戰錘40k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太空死靈具備。
…等等!
太空死靈?!
俺擦!
俺們該不會在地下挖到太空死靈的陵墓了吧?
李諾心中咯噔一下,意識扎進技霸古拉丁體內。
猛一睜開眼,幾十只金屬甲蟲在黢黑的地面上爬行,四周的技師小子開槍射擊,將這些甲蟲就地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