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數十日悄然流逝。
莫爾斯星系。(注1)
自一百年前趕走冉丹聯盟,莫爾斯星系便被三次冉丹戰役中功勞最大的暗黑天使軍團占有。
經過大面積改造后,星系內的三個帝國世界成為了鑄造世界、堡壘世界和一個特殊的世界。
這個特殊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一座巢都,但它的總督、部門主管和所謂的行星防衛軍,均是暗黑天使軍團下屬的黑耀獅鷲戰團成員。
黑耀獅鷲的現役人員數量約為5000,他們構成了本地“行星防衛軍”的主力。
在每日的日常工作中,他們所要做的事情只有兩個,一是操練新兵,二是保護城市里的核心設施——斷爪修會。
斷爪修會的主要成員來自暗黑天使軍團的“內環”——死亡之翼。
秉承了卡利班上的“中世紀騎士團”文化,斷爪修會以騎士修道院的組織架構來運行。
這座修會封存了三次冉丹戰役的所有記錄。
沒錯,是所有記錄,包括在帝國軍務部里找不到的絕密資料。
修會里的騎士沒日沒夜地巡邏,研讀史料文獻,練習戰斗技藝,對埋藏在修道院深處的冉丹科技造物與資料嚴防死守。
他們盯著這片星系的每一寸宇宙空間,確保自己能在冉丹聯盟歸來之時第一時間發現敵人。
長年累月地做同一件事,難免會讓人心生疲憊和困頓,但斷爪修會的騎士們不會產生這種負面情緒。
他們所接受的基因改造,去掉了所有不該存在的情感處理機能,讓他們時刻保持高度戒備的狀態,一刻也沒有松懈。
他們能從容不迫地完成每日訓練和巡邏,即便在休憩之時也警惕萬分。
能讓他們的大腦皮層產生情緒變化的,唯有必須時刻銘記于心的三次冉丹戰役。
清晨,第一縷人造太陽光穿過修道院的彩色飄窗,向禮拜堂投下絢爛的光束。
一道道身穿白色動力甲的人影在光影變化中凸顯出來。
三十米高的肋狀拱頂垂落鐵荊棘冠冕,銀色石柱表面蝕刻卡利班的騎士讖語,陶鋼盔甲陳列于禮拜堂兩側的墻壁前,靜靜地述說百余年前的戰事。
現場氛圍靜謐無聲,針落可聞。
修道院的騎士們單膝跪地,摘掉頭盔放在腰間,微微低下頭顱,聆聽團長的例行宣講。
“一百五十多年前的這一刻,第一滴冉丹毒血浸透了阿德福摩斯的土壤。你們跪拜的每一塊地磚下,都埋著五萬名軍團戰士的骨灰,以此,我們成為了最后的勝者。但今天我要你們記住的不是勝利,而是勝利背后的代價。”
修道院團長克羅諾斯在演講臺上緩慢踱步,凌冽的目光刮過每一位修道院騎士。
“第一次戰役,我們被敵人的暗影爆破器撕開陣線,是一萬名鴉翼戰士用血肉之軀堵塞了能量洪流。
“第二次戰役,卑劣的敵人動用暗影共振器讓戰場上的所有生靈陷入癲狂。暗黑天使的騎士們為何要剜去雙目?因為他們發現唯有失明者能免疫幻覺!負責看守檔案庫的孩子們,你們每夜巡查時,可曾聽見那三千雙空洞的眼窩在黑暗中低語?”
克羅諾斯在演講臺上止步,身前是一根漆黑的立柱,高約一米五,剛好到團長的腰腹位置。
立柱最上端有一個用黑色幕布遮住的事物。
克羅諾斯掀開幕布,閃耀黑光的水晶顱骨躍然呈現,現場眾人無不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壓抑的氛圍迅速醞釀。
“最后的冉丹母星殲滅戰,我們以為勝利唾手可得,但敵人啟動了我們預料之外的異形科技造物,也就是這種顱骨外觀的暗影力場發生器。
“公開資料里記載,我們在冉丹母星上鏖戰了七天,這是謊言。真實的時長是七個月又七天。被困在暗影力場內的騎士們遍體鱗傷,卻得不到任何支援,最后只能無力地看著冉丹的母艦離開母星。”
團長抽出腰間的力場劍,用冰冷的劍刃挨個拍打第一排騎士的肩甲,火星迸濺在他們堅毅的臉龐上:
“現在告訴我,當你們輪值看守冉丹的戰爭武器時,可敢松懈分毫?當你們整理冉丹的技術資料時,可會遺漏半張圖紙?那些在勝利日酗酒喧嘩的蠢貨永遠不懂,冉丹從未真正滅亡——它們蟄伏在每份被封存的技術里、每個被輕忽的檢查環節中、每次自我陶醉的慶功宴上!”
團長舉起手中的力場劍,指向身后的紀念墻。
紀念墻由黃金打造而成,上面刻著每一位在冉丹戰役中犧牲的戰士的名字。
紀念墻的上邊有一排射燈,用圣潔的白光照耀墻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