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了點時間,研究基因原體的樣本,最后決定克隆20個基里曼。
基里曼的克隆體和馬卡多的克隆體一樣,不具備永生能力,不會靈能,只是擁有基里曼本體的工作能力和略低于禁軍統領的戰斗能力。
按照李諾的規劃,人類帝國從原先的“星域-星區-次星區”制度,轉變為“星域-大星區-星區-次星區”制度。
五片星域,每片星域劃分出四片大星區,合計一共二十片大星區。
每片大星區的規模,與奧特拉瑪差不多大小,處于基里曼的管理能力范圍之內。
每個基里曼克隆體負責管理一片大星區。
極限戰士軍團從開疆拓土的對外戰斗部隊,全面轉變為對內管理的內保武裝部隊。
開疆拓土、討伐異形文明、尋回失落文明的工作,暫時擱置,等人類帝國完成調整后再考慮。
當然,對付混沌獸人和惡魔的工作是正常進行的,只不過負責處理這些事宜的是帕魯帝國的太空,而非基里曼。
“傷痛走廊”上遍布淪陷的帝國世界。
太空直接進行滅絕武器洗地,將所有出現惡魔的星球清洗一遍,再派遣艦隊和地面部隊深入清潔。
在凱爾凱利星區有個亞空間裂口,它的尺寸已經達到1200米乘800米,不可能關閉,只能進行封印。
李諾讓野獸封印裂口后,惡魔不再能通過那里侵略現實宇宙。
至此,人類帝國最大的外患解除,剩下的就是漫長且艱難的改造。
高強度的工作,帶來更旺盛的人才需求。
十名馬卡多克隆體和二十名基里曼克隆體不夠用,李諾增派一倍的數量,人類帝國的改造工作這才得以順利推進。
另一邊,帕魯帝國自身的發展也沒有停下。
擴大單晶體產能和擴大兵源,是李諾定下的兩個首要任務。
帕卡多針對這兩個任務,分別制定了一套方案。
首先,單晶體的原材料是亞空間能量。
經帕魯學院實驗驗證,帕魯陰影可以在亞空間里保護靈族的靈能引擎,讓這一靈族裝置直接吸收亞空間能量,轉化成單晶體工廠所需的原材料。
亞空間單晶體的生產效率,同比以往增長了十倍有余,而且不用再費時費力地捕獲亞空間生物。
獲取更多的靈能引擎,成為了當下解放單晶體生產力的關鍵所在。
這套生產方案有個專業名詞,名為“榨取亞空間能量”。
其次,單純以來基因編輯技術和孢子栽培技術來擴大帕魯兵源,速度還是太慢了,大概每天只能提供一千萬左右的帕魯小子。
要想掌控整個銀河系、網道和銀河系對應的亞空間,給推廣榨取亞空間能量方案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多少帕魯小子呢?
帕卡多估算一下,得出結論,大約需要5000億帕魯常備軍。
這5000億帕魯小子,是具備戰斗能力和基本戰斗套裝的,并非穿著鋼鐵褲衩、拎著棒槌的簡易版本。
有了這5000億帕魯常備軍,帕魯帝國可以在銀河系的任意一個角落,開辟亞空間能量榨取基地,源源不斷地壓榨亞空間。
這會引來混沌邪神的反抗,不過沒關系,5000億帕魯常備軍不是吃素的,哪怕敵人動用滅絕武器,帕魯小子們也能用人海戰術將對方填死。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規模的帕魯常備軍怎么來呢?又該怎么把兵力的補充常態化呢?
這個問題,又牽扯到靈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