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之中所顯示的畫面,依然是那間純白明凈的重癥監護室。
只是,自從那一日格蕾與艾彌絲的對談之后,病房中的諸多醫療器械里,便多出了一方頗為特別的儀器。
這是一臺大型的光量子計算機,配備了外置的語音輸入接口……能夠以海量的語言樣本為基礎,用虛擬演算的方式,根據大數據在光量子計算機中模擬出擬似的人格。
那是以人工智能的手段,去對人類「靈魂」的復現——
如果說將人類大腦中所存儲的靈魂稱之為「天然搖光」,那么以科技手段所制造出來的虛擬靈魂,便是所謂的「人工搖光」。
只是,那誕生于光量子計算機中的虛擬人格,擬似靈魂……卻也需要資料與大數據的填充,來讓其變得完善,栩栩如生——
如若沒有海量數據的完善,那么沒有任何記憶與數據的人工搖光,也便和剛剛出生的嬰兒靈魂一樣空無一物。
但艾彌絲是不屬于第六紀的來客,她在這個世界上從未留下過任何的足跡,自然也沒有分毫數據可言……也因此,那模擬艾彌絲靈魂的人工搖光,最初便如同白紙一般空洞,毫無真實感可言。
唯有通過她本人不斷地與其對話,不斷地留下自己的語言樣本和對話數據,一步步地對其加以修正和調整,才能讓人工搖光逐漸變得完善。
在那原本空白一片的白紙之上,一點點地沾染上她的色彩,那名為艾彌絲的色彩。
……
光幕之中,像是被按下了快進鍵一般,時間的流速不斷地被加快。
無論是「擬似人格」還是「人工搖光」,都是彼時第六紀最為前沿,尚且處于實驗階段的技術……有著許許多多的缺陷與不足。
誰都不知道,要想將一個完全空白的「人工搖光」完善到栩栩如生,能夠媲美真人靈魂的程度,究竟需要花費多少的時間,又需要多少大數據和語言樣本去填充。
或許終有一日它能夠被完成,可是任誰都清楚……那位名為艾彌絲的少女所僅剩下的時間,是用周,甚至是天來計數。
也正因如此,在最開始的時候。
無論是格蕾還是醫療組的成員們,都僅僅只是將其當作了艾彌絲的一個小小心愿,是她尋找的精神寄托。
也是為這個明明不過十歲出頭,卻要遠比絕大部分成年人都更為堅強,縱使面對絕癥也始終微笑面對的小女孩,所提供的最后一份「臨終關懷」。
所謂「臨終關懷」,便是為已經注定無法醫治,正在不斷走向死亡的晚期患者,去提供盡可能更高的生活品質……這其中既包括用藥物減輕身體的病痛,也包括了心靈的慰藉,僅此而已。
他們認為滿足艾彌絲的心愿能夠讓她在心靈上獲得慰藉,于是便陪著這個小女孩玩起了這最后的一個游戲。
但是,任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瘦弱的小女孩看似一時興起的無心之言,卻是極為認真的。
在那之后,除了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配合醫療組的治療以外,艾彌絲近乎將自己全部清醒的時間與心力,都傾注在了那臺冰冷的光量子計算機之上,不斷地對其講述。
她所講述的內容有的很普通,只不過是一些關于那座迦南小鎮的日常細節——比如小鎮外那座湖畔旁的白色風車每到雨天便會停轉,再比如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都會有外地的旅行商人來到迦南,屆時艾彌絲便會用積攢下來的布匹向商人換取各種烹飪用的調味料。
還有些內容則頗為私密,比如當初艾彌絲在山洞里迷路,是拉斯特冒著大雨帶著大人們找到了她。
再比如拉斯特所愛吃的料理與零食、早餐所偏愛的粥的口味……
這都是曾經艾彌絲心中最為秘密,被她視為了珍寶,不愿意與其他任何人所分享的珍貴回憶。
卻在此刻,都被巨細無遺,一點一滴地講述而出。
白天和黑夜。
每一個清晨與黃昏,日落與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