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帝倒是沒有著急立太子,而是先忙活著科舉的事情,三年一度的科考又到了。
15歲的姜秉文考上了舉人,13歲的姜宏文考上了秀才,10歲的姜敬文考上了童生。
轉過年來春闈,16歲的姜秉文考上了進士,殿試后被清平帝親自點為探花郎。
姜家的門檻差點被人給踩爛了,全都是來說媒的。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姜家這是要一飛沖天啊,姜南喬深受清平帝的信任,姜采薇貴為安王妃,姜家的那群小子也個個都是人才。
這種人家,要說人家起不來,傻子都不信。
那還等什么,趕緊聯姻吧。
想當年是因為閨女不好找婆家而發愁,現在是因為挑花眼而發愁,王有容被一群說媒的弄的心煩意亂,完全不知道該選擇哪個。
不得已,王有容只能來請教自家相公。
對此,南喬給出的方法很簡單,篩選。
第一點,淘汰掉那些和其他皇子有瓜葛的人家,不管是官員還是勛貴,只要對方是某個皇子的人,那就不行。
這么一整,瞬間少了90%的人家。
第二點,家里嫡庶觀念太重的不要,嫡庶之間可以有區別,但太過于苛待庶枝的,不行。
姜秉文是姜家老二,也是嫡長子,他娶回來的妻子,未來就是姜家主母,一個連自己庶親都容不下的人,要說她能包容三個小叔子,南喬都不信。
再就是防患于未然,萬一姜秉文將來也納妾了呢?
南喬就是這么雙標,不準安王娶側妃,反倒是不介意自己兒子納妾,典型的幫親不幫理。
一個看重嫡庶的主母,對待妾室和庶枝來說,那就是最大的災難,一碗水端不平都算好的,就怕故意苛待,那才叫家宅不寧呢。
僅僅這兩點,就篩選下去了不少人家,剩下的就看王有容怎么挑了,也可以去問問姜秉文的意見,看他想娶個什么樣的。
姜秉文的意見很簡單,娶妻娶賢,只要不是太難看的,他都能接受。
聽到這小子的話,南喬就能猜到后半句,納妾納色,這小子指不定憋著什么呢,就是沒當面直說。
王有容各種挑挑揀揀之后,終于定下了婚事,工部侍郎家的閨女,這里面姜采薇出了大力。
得知二弟準備定親的消息后,姜采薇特意回了一趟娘家,和王有容湊在一起嘀咕了半天,最終拍板了人選。
姜采薇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我見過她,挺漂亮的一個姑娘,性格也好,二弟肯定喜歡。”
王有容也知道自己兒子什么德行,別的不說,單就漂亮這一點就夠了。
姜家的動作也很快,找了官媒去提親,那邊自然樂意,兩家就這么敲定了婚事,速度快的好多人家都沒反應過來。
姜秉文的婚事解決后,13歲的姜宏文就變成了香餑餑,有不少人家愿意賭一把,就賭這小子將來也能考上進士。
這一次不用王有容操心了,人家姜宏文有心上人,不是別人,正是姜秉文在國子監的同窗的妹妹。
也是書香門第的人家,人家女兒多少也算個才女,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性格恬靜,無意間被姜宏文看到后,就這么惦記上了。
南喬聽完這件事后,看著老三的眼神都變了,你丫的是真行啊,人家小姑娘才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