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造成進一步的泄密,最起碼通信設備,必須得趕緊更換。
然后便是一系列電子戰設備,肯定要重新研發。
因為龍國人拆解研究后,就會知道現有設備的工作原理、技術性能等等。
再想用現有的電子戰設備恃強凌弱,那不是搞笑嗎?
可這些工作,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
越是先進的儀器設備,研發制造的難度就越大。
特別還是航空級的軍用產品。
除了對性能要求很高之外,對質量的要求也很苛刻。
畢竟是要用來打仗的,豈能一點兒都不皮實耐用?
必須受得了顛簸震動、扛得住溫差變化、經得起強電磁干擾……
那么要想滿足一系列的苛刻條件。
在研發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精心設計。
然后還要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藝,制造出幾種不同的樣品,展開一系列的嚴苛試驗。
最終通過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改進,才能造出符合要求的軍用航空級產品。
這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又需要消耗多少時間?
不難想象。
得知這件事的不少米國高層,絕對會心痛不已。
當然。
有人歡喜有人愁。
米國的軍工巨頭們肯定會笑瘋。
大量的通信和電子儀器設備,需要重新研制和生產。
巨額撥款,本就來了嗎?
而且作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軍事優勢,是他們維持霸權的根本。
為了防止泄密,這樣的項目撥款,國會老爺們肯定眉頭都不會眨一下,就會迅速批準。
如此一來。
不就可以巧立名目,大肆斂財了嗎?
那些整天坐辦公室的國會老爺們,哪兒知道什么設備該換、什么設備不該換?
既然買一袋螺絲釘,都可以報價好幾千米元。
那么更加重要的通信設備和電子戰設備,要個幾十上百億美元,不過分吧?
所以……
這簡直就是天降喜訊,意外之財啊!
下午兩點許。
第一批從燕京趕來的電子專家到了。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軍工單位。
本身就是擔負軍事通信、電子對抗等相關技術研究的。
隨后幾乎每隔兩個小時,就又有一批專家抵達。
偌大的封閉式機庫,漸漸成了一個臨時科研基地。
大家帶來各式各樣的測量儀器和分析設備。
當然,最多最常見的,還是相機。
一個個都是剛進機艙,就咔嚓咔嚓一頓猛拍。
拍完之后,就開始體驗試用、拆解分析、交流討論……
由于完成第一項系統任務,不僅被強化過身體,還成為頂級電子信息技術專家。
如此寶貴的交流學習機會,趙瑞龍當然也不再低調。
主動和來自各地各單位的專家們,一起交流。
并趁此機會,分享一些更加先進的理念。
看到趙瑞龍居然和專家們,聊得頭頭是道。
很多專家,居然還十分認可趙瑞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