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州市,金山縣。
一輛吉普車駛出高速公路,沿著水泥公路駛向盤龍鎮。
刺耳的胎噪和顛簸搖晃,讓在副駕駛半躺著睡覺的易學習陡然清醒。
“咱們這是出高速路了吧!”
易學習翻身坐起來,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開車的毛婭,有些詫異的瞥了一眼丈夫易學習。
“你怎么知道?”
易學習輕哼一笑。
“我怎么不知道?”
“難道你忘了,這條水泥公路,就是當年李達康折騰的嗎?”
“通車這么多年,因為自然沉降、重車碾壓,路面出現了坑洼裂縫,汽車跑在上面,自然就不如高速路那瀝青路面舒服。”
正說著,吉普車碾過一個水坑。
不僅水花四濺,車子也猛烈顛簸起來。
嚇得易學習,不由自主的伸手抓緊扶手。
“這路也太他媽顛了吧!”
“好歹也是通往好幾個鄉鎮的致富路、主干路!”
“金山縣就算再窮,沒錢大規模翻新路面,也好歹修補一下坑洼裂縫呀!”
聽到丈夫的罵罵咧咧,毛婭不由嘆息一聲。
“金山縣名字倒是好聽,叫金山。”
“可是放眼整個縣,根本就沒有一丁點兒礦產資源。”
“還是當年李達康來到金山縣,跟你和王大路組成領導班子后,下大力氣動員修路,咱們縣的經濟才稍微好了一點。”
“可即便如此,大部分人也是靠出門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才脫貧致富的,單純靠務農為生的農民,也沒變得有多富裕。”
看著分散在田野里,那些明顯剛建成沒多少年的農村自建小樓房。
易學習嘆息道:“問題還是出在,金山縣沒有像樣的產業,單純靠勞務輸出和農耕經濟,哪能有多少財稅收入?”
“好在高育良書紀體諒金山縣一百二十萬老百姓,在他的極力爭取下,金山縣不僅要修高鐵線,還要建高鐵站。”
“是啊!”
毛婭很是欣慰的說道:“有了高鐵,咱們金山縣的交通狀況,就能大為改善,也能更好的招商引資。”
“等將來入駐咱們金山縣的企業多了,財稅收入增加,縣里肯定會把這條年久失修的水泥路,翻修成瀝青路!”
說到這兒,毛婭很是好奇的扭頭問道:
“哎對了老易,總務院會批復同意咱們漢東省建高鐵嗎?”
“怎么可能不同意?”
易學習信心十足的說道:
“咱們線路設計、施工方案、環保評測等,樣樣都達標。”
“而且為了縮短工期、加快進度,征地拆遷工作提前就開展了。”
“就我管轄的呂州市開發區內,呂州機場和高鐵站共建方案也都評審通過,準備開工了。”
“而你們村不也有好幾戶人,處于拆遷范圍嗎?各方面的工作都搞起來了,怎么可能不同意開工建設?”
毛婭略略點頭。
“那就好,我就怕搞出那么大的陣仗,到頭來卻不建了。”
這話,毛婭是說一半留一半。
她其實最擔心的,還是高鐵突然不建或者延期開工。
那么自己借給三嬸的錢,就很難要回來。
畢竟三嬸已經用錢加蓋房子、擴建魚塘、栽種茶樹……
為了多拿安置費,甚至還讓她兒子兒媳,趕緊懷了第二胎。
就因為聽說孩子沒出生也無所謂,孕婦直接算兩個安置名額。
至于三嬸為什么敢這么做?
當然也要歸功于毛婭。
丈夫易學習,多年來工作過于勤奮,養成了一個老習慣。
那就是不管在任何地方任職,他都會在家里掛地圖、忙工作。
呂州市要建高鐵,升任開發區書紀的丈夫,擔子更重,加班就更頻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