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
“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我不是早就講過嗎?”
“鐵路總署按照這個策略招標,應該沒什么問題吧?”
“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龍國品牌!這個高鐵發展路線和原則,不是得到了高層認可嗎?”
趙立春呵呵一笑。
“你以為鐵路總署,是柳志恒一個人說了算?你別忘了,他還只是副署長!”
“呃……”
趙瑞龍表情僵住。
多余的話,趙立春都不用說,趙瑞龍已經秒懂了。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自然就有派系、有競爭。
柳志恒確實是對高鐵癡迷,非常支持大力發展高鐵。
要是沒有他的強力推動,燕滬高鐵一期工程項目,也不會這么快就走完了公司組建、線路勘察、方案設計、立項審批等諸多流程。
但正如趙立春所說,他畢竟還只是副署長。
他的能力和權限,也必然是有限的。
有時候為了實現某一目標,就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出妥協。
趙立春深吸了一口煙后,緩緩說道:
“你提議的策略沒問題,原則也沒問題,現在的問題是,跟哪一家國際巨頭合作,依然存在較大分歧!”
“而四大國際高鐵巨頭,為了搶占咱們龍國高鐵市場,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有的連外交關系都動用上了。”
“雖然基于技術實力、長遠發展、運營需求等各方面,咱們都傾向于跟希門子合作,哪怕價格貴一點也無所謂。”
“但是有人覺得法蘭阿特斯通也不錯,他們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列車也是世界一流,當然支持川奇和龐帕迪的也不少。”
趙瑞龍略略點頭。
別看這一次高鐵列車的采購規模不大,只有18列。
但燕滬高鐵一期工程,是龍國第一條高鐵。
誰都知道,既然有一期就必然會有二期。
一旦二期工程要開工建設,就必然會采購更多的高鐵列車。
而且為了方便司乘人員無縫銜接。
為了最大化節約人員培訓、維護保養等各方面的成本。
二期項目,恐怕都不會采取公開招標。
直接就會找一期的車輛供應商,來個單一來源采購。
最關鍵的是……
龍國后續還有規模更大的八縱八橫高鐵計劃。
要修建上萬公里的高鐵,采購上千輛高鐵列車。
那么誰成為了技術引進對象,那么誰就能在后續的國產化合作中,賺得盆滿缽滿。
畢竟要引進技術,豈能不給技術轉讓費、專利授權費?
而引進了誰家的技術,又豈能不采購一系列的軟硬件,不購買相應的技術服務?
在龍國人通過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搞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國標準高鐵列車,徹底實現國產化之前,絕對能賺麻。
偏偏放眼全世界,有條件有實力大規模建高鐵的,目前也只有龍國,其他國家要么太窮太小,要么已經建好了或者根本不需要。
所以……
這還是18列高鐵列車的競爭嗎?
這不僅關系到,燕滬高鐵二期上百列的采購,還決定了誰將獲得未來龍國高鐵列車市場的話語權。